皂白不分的意思 皂白不分的讀音和出處
- 皂
- 白
- 不
- 分
- 成語名稱:
- 皂白不分
- 成語拼音:
- [zào bái bù fēn]
- 成語解釋:
- 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 成語出處:
- 清 林則徐《札澳門同知傳諭義律準駁條款》:“不得混入驅逐奸夷之內,紛紛回澳,致令皂白不分,自取玷辱。”
- 成語例句:
-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六章:“在另外一部分無所謂的士兵,覺得皂白不分。”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結構類型:
- 主謂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近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皁白不分
- 英文翻譯:
- not to distinguish black from white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皂白不分”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主謂式成語 四字成語 詩經的成語 Z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不分 是非
“皂白不分”的單字解釋
【皂】:1.黑色:青紅皂白。2.舊時衙門差役:皂隸。3.肥皂:香皂。
【白】:1.像霜或雪的顏色(跟“黑”相對)。2.光亮;明亮:東方發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沒有加上什么東西的;空白:白卷。白飯。白開水。一窮二白。5.沒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費力氣。6.無代價;無報償:白吃。白給。白看戲。7.象征反動:白軍。白區。8.指喪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輕視或不滿: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錯誤:寫白字。把字念白了。12.說明;告訴;陳述:表白。辯白。告白。13.戲曲或歌劇中在唱詞之外用說話腔調說的語句:道白。獨白。對白。14.指地方話:蘇白。15.白話:文白雜糅。半文半白。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分】:[fēn]1.區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范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2.由整體中取出或產生出一部分:分發。分憂。分心勞神。3.由機構內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háng)。4.散,離:分裂。分離。分別。分崩離析。分門別類。5.辨別:區分。分析。6.區劃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晝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職責、權利的限度:分所當然。身分。分內。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構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質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資)。情分(情誼)。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屬于一定的階層、集團或具有某種特征的人:知識分子。
“皂白不分”的反義詞
“皂白不分”的近義詞
“皂白不分”的相關成語
皂白不分
黑白不分
不分青紅皂白
不分皂白
不問青紅皂白
不問皂白
青紅皂白
皂白溝分
皂白難分
不分彼此
不分伯仲
不分高下
不分青白
不分輕重
不分勝敗
不分勝負
不分上下
不分軒輊
不分玉石
不分主次
“皂白不分”的關聯成語
皂字的成語
白字的成語
不字的成語
分字的成語
皂開頭的成語
白開頭的成語
不開頭的成語
分開頭的成語
zao的成語
bai的成語
bu的成語
fen的成語
zbbf的成語
皂白什么什么的成語
皂什么不什么的成語
皂什么什么分的成語
什么白不什么的成語
什么白什么分的成語
什么什么不分的成語
“皂白不分”造句
皂白不分的近義詞有是非不分、黑白不分、涇渭不分。
皂白不分的反義詞有黑白分明、是非分明、涇渭分明。
你這樣皂白不分的就能夠判斷這件事情的真假嗎?
皂白不分,即不分黑白[造 句 網],不分是非。
皂白不分指不分黑白。
‘如果他下毒手追來捉我們,皂白不分,有口難辯,就是我們的定業了。
好堵住這些人的嘴,說實話這還真有點青紅皂白不分。
若是兩個娃娃相互廝打,皂白不分,先打大個十記竹鞭。
慈今汝這賤婢皂白不分,狂妄出殿,毒口罵朕,大失君臣之禮。
我正在寫著作業,忽然,我心愛的花瓶被表弟打碎了,媽媽聞聲趕來,看著地上破碎的玻璃,氣得臉色發黑,皂白不分地把我訓斥一通,弟弟則在一旁竊笑。
* 皂白不分的意思 皂白不分的成語解釋 皂白不分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