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限制的成語 (11個)
-
1
不拘一格
- 成語拼音:
- bù jū yī gé
- 成語解釋:
- 不拘:不拘泥;不限制;格:規格;標準。指不限定于一種規格和方式。
- 成語出處:
- 清 龔自珍《己亥雜詩》第125首:“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
2
貪賄無藝
- 成語拼音:
- tān huì wú yì
- 成語解釋:
- 賄:財物;藝:標準、準則,引伸為法度、限度。貪求財物沒有限度。指反動的統治階級無限制地搜刮民財。
- 成語出處:
- 《國語 晉語八》:“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
-
3
不拘小節
- 成語拼音:
- bù jū xiǎo jié
- 成語解釋:
- 不拘:不拘泥;不限制;小節:瑣碎的生活小事。不拘泥于生活瑣事。指人在生活小事上不大在乎。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虞延傳》:“(延)性敦樸,不拘小節,又無鄉曲之譽。”
-
4
耳視目聽
- 成語拼音:
- ěr shì mù tīng
- 成語解釋:
- 用耳朵看,用眼睛聽。三代道家荒唐地認為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 成語出處: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
5
故步自封
- 成語拼音:
- gù bù zì fēng
- 成語解釋:
- 故:過時的;舊:故步。原來的步伐;老步子;封:限制;自封:把自己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指自己停滯在老路上。比喻安于現狀;不求進步或革新。
- 成語出處:
- 清 梁啟超《愛國論》:“婦人纏足十載,解其縛而猶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見多怪。”
-
6
格于成例
- 成語拼音:
- gé yú chéng lì
- 成語解釋:
- 為傳統的慣例所限制。表示不能達到目的。
- 成語出處:
- 《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內中只有安公子此時不但自知旗人格于成例,向來沒個點鼎甲的,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兒了。”
-
7
劃地為牢
- 成語拼音:
- huá dì wéi láo
- 成語解釋:
- 相傳上古時,于地上畫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懲罰。后以“劃地為牢”指限制在一定范圍內。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回:“古人劃地為牢,他將棍子劃了圈兒,強似劃地為牢,假如有虎狼妖獸來時,如何擋得他住?”
-
8
謾天昧地
- 成語拼音:
- mán tiān mèi dì
- 成語解釋:
- 指無限制地隱瞞一切真實情況騙人
- 成語出處:
- 金 馬鈺《滿庭芳 嘆世》詞:“鎮日謾天昧地,不顧神明。”
-
9
男女授受不親
- 成語拼音:
- nán nǚ shòu shòu bù qīn
- 成語解釋:
- 授:給予;受:接受;親:親自接觸。封建禮教規定男女之間不能直接接觸、言談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
-
10
無拘無束
- 成語拼音:
- wú jū wú shù
- 成語解釋:
- 拘:限制;束:約束。沒有任何約束。形容自由自在。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4回:“出家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有甚公干?”
-
11
汪洋恣肆
- 成語拼音:
- wāng yáng zì sì
- 成語解釋:
- 汪洋:水勢浩大。恣:放縱,沒有拘束。肆:任意、無限制。恣肆:放縱不拘。水勢浩大而且放縱不拘。比喻文筆、言談豪放,自由無拘束。
- 成語出處:
- 唐·柳宗元《直城縣開國伯柳公行狀》:“凡為文,去藻飾之華靡,汪洋自肆,以適己為用。” 明·歸有光《與潘子實書》:“聽其言汪洋恣肆,而實無所折衷,此今世之通患也。”
* 關于限制的成語 形容限制的成語 描述限制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