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鬧事的成語 (11個)
-
1
生事擾民
- 成語拼音:
- shēng shì rǎo mín
- 成語解釋:
- 生事:惹起事端。惹起事端,侵擾民眾。指故意尋釁鬧事,侵擾人民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教戰守》:“而士大夫亦未嘗言兵,以為生事擾民,漸不可長。”
-
2
無端生事
- 成語拼音:
- wú duān shēng shì
- 成語解釋:
- 無端:沒有理由。無緣無故地搗亂鬧事。
- 成語出處:
- 茅盾《林家鋪子》:“自家是規規矩矩的生意人,又沒犯法,只要生意好,不欠人家的錢,難道好無端生事,自詐他不成。”
-
3
尋釁鬧事
- 成語拼音:
- xún xìn nào shì
- 成語解釋:
- 釁:事端。尋找嫌隙,挑起事端
- 成語出處:
-
4
打街罵巷
- 成語拼音:
- dǎ jiē mà xiàng
- 成語解釋:
- 街、巷:指鄰里街坊。形容無事生非,尋釁鬧事,耍無賴。
- 成語出處: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回:“這劉大平日吃酒賭錢,打街罵巷,原是不安本分的人。”
-
5
小丑跳梁
- 成語拼音:
- xiǎo chǒu tiào liáng
- 成語解釋:
- 指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壞人鬧事作亂。
- 成語出處:
-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中卷:“小丑跳梁,潢池弄兵,原屬常有之事。”
-
6
不逞之徒
- 成語拼音:
- bù chěng zhī tú
- 成語解釋:
-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貶義)。因心懷不滿而鬧事搗亂的人。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皆喪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
7
翻江攪海
- 成語拼音:
- fān jiāng jiǎo hǎi
- 成語解釋:
- 形容水勢浩大。多喻力量或聲勢非常壯大。也形容吵鬧得很兇或事情搞得亂七八糟。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三回:“龍能噴云曖霧,播土揚沙。有巴山捎嶺的手段,有翻江攪海的神通。”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四回:“指揮說地談天口,來誘翻江攪海人。”
-
8
煽風點火
- 成語拼音:
- shān fēng diǎn huǒ
- 成語解釋:
- 比喻煽動別人鬧事。
- 成語出處:
- 沙汀《青棡坡》:“倒不是怕有人煽風點火。”
-
9
挑撥煽惑
- 成語拼音:
- tiǎo bō shān huò
- 成語解釋:
- 搬弄是非,煽動鬧事
- 成語出處:
- 鄧小平《動員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日寇、漢奸、托派之輩,則更利用這些缺點和錯誤,來進行其挑撥煽惑的陰謀,企圖造成民變。”
-
10
興妖作孽
- 成語拼音:
- xīng yāo zuò niè
- 成語解釋:
- 妖魔鬼怪到處鬧事作亂。比喻小人興風作浪,為非做歹。
- 成語出處:
- 明 瞿佑《剪燈新話 永州野廟記》:“此物在世已久,興妖作孽,無與為比。”
-
11
瘈狗噬人
- 成語拼音:
- zhì gǒu shì rén
- 成語解釋:
- 瘈:瘋狂,特指犬發狂;噬:指瘋狗咬人。比喻壞人非常瘋狂,肆意鬧事、破壞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十二年》:“吳方無道,國無道,必棄疾于人。吳雖無道,猶足以患衛。往也,長木之斃,無不漂也;國狗之瘈,無不噬也。而況大國乎?”
* 關于鬧事的成語 形容鬧事的成語 描述鬧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