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長處的成語 (45個)
-
21
寸長片善
- 成語拼音:
- cùn cháng piàn shàn
- 成語解釋:
- 寸長:一點兒長處。片:零碎的。形容微小的長處和優點。
- 成語出處:
- 宋 歐陽修《乞補館職札子》:“稍有寸長片善為人所稱者,皆已擢用之矣。”
-
22
各有所長
- 成語拼音:
- gè yǒu suǒ chéng
- 成語解釋:
- 長:長處、優點。各有各的長處、優點。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 成語出處:
- 《管子 形勢解》:“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長,不任其所短,故事無不成,而功無不立。亂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長所短也。”
-
23
尺寸可取
- 成語拼音:
- chǐ cùn kě qǔ
- 成語解釋:
- 比喻有些許長處。這是認為自己有才能的謙虛說法。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
-
24
以長攻短
- 成語拼音:
- yǐ cháng gōng duǎn
- 成語解釋:
- 利用自己的長處去攻擊別人的短處
- 成語出處:
-
25
不遺寸長
- 成語拼音:
- bù yí cùn cháng
- 成語解釋:
- 遺:遺漏;寸長:微小的長處。不遺漏一點點長處。形容善于發現和肯定別人的優點
- 成語出處:
- 《宋史 婁機傳》:“稱獎人才,不遺寸長。”
-
26
取長補短
- 成語拼音:
- qǔ cháng bǔ duǎn
- 成語解釋:
- 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 成語出處: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
27
善善從長
- 成語拼音:
- shàn shàn cóng cháng
- 成語解釋:
- 善善:褒揚美德;從長:源遠流長的意思。原指褒揚美德,源遠流長。后用來比喻吸取別人的長處。
- 成語出處:
- 《公羊傳·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長,惡惡也短;惡惡止其身,善善及子孫。”
-
28
各取所長
- 成語拼音:
- gè qǔ suǒ cháng
- 成語解釋:
- 指要善于運用事物或人本身所具有的長處。
- 成語出處:
- 唐·吳兢《貞觀政要》:“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
29
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 成語拼音:
- gè yǐ suǒ cháng,xiāng qīng suǒ duǎn
- 成語解釋:
- 輕:輕視。各人以自己的長處去輕視別人的不足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夫人善于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
30
博采眾長
- 成語拼音:
- bó cǎi zhòng cháng
- 成語解釋:
- 博:廣泛;采:采納;長:長處;優勢。廣泛地吸取各家或各方面的優點、長處。
- 成語出處:
- 北齊 魏收《魏書 劉芳傳》:“考括墳籍,博采群議。”
-
31
隨才器使
- 成語拼音:
- suí cái qì shǐ
- 成語解釋:
- 根據長處,安排適當的工作。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1回:“或奔馳,或偷騙,各有偏長,真是隨才器使。”
-
32
使貪使愚
- 成語拼音:
- shǐ tān shǐ yú
- 成語解釋:
- 使:用;貪:不知足;愚:笨。用人所短,為己服務。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點,以發揮他的長處。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侯君集傳》:“軍法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長而棄所短。”
-
33
慚鳧企鶴
- 成語拼音:
- cán fú qǐ hè
- 成語解釋:
- 比喻慚愧自己的短處,羨慕別人的長處。
- 成語出處: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養氣》:“若夫器分有限,智用無涯,或慚鳧企鶴,瀝辭鐫思。”
-
34
惠子善譬
- 成語拼音:
- huì zǐ shàn pì
- 成語解釋:
- 把別人的長處看作短處,強迫別人改變
- 成語出處:
- 《新序·善說》:“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無譬,則不能言矣。”
-
35
抉瑕掩瑜
- 成語拼音:
- jué xiá yǎn yú
- 成語解釋:
- 瑕:玉上的斑點;瑜:玉石的光彩。故意挑剔玉上的斑點,埋沒它的光彩。比喻刻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和短處,而抹煞其優點和長處。
- 成語出處:
- 唐 嚴郢《駁議呂諲》:“今太常議荊南之政詳矣……乃抉瑕掩瑜之論,非中適之言也。”
-
36
他山攻錯
- 成語拼音:
- tā shān gōng cuò
- 成語解釋:
- 比喻拿別人的長處,補救自己的短處。
- 成語出處:
- 《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
37
學步邯鄲
- 成語拼音:
- xué bù hán dān
- 成語解釋:
- 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機械地模仿,不但學不互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丟掉。
- 成語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
38
褒采一介
- 成語拼音:
- bāo cǎi yī jiè
- 成語解釋:
- 褒:贊揚;采:采用;一介:微小。有細微的長處也可以予以褒獎
- 成語出處:
- 南朝·齊·謝朓《辭隨王子隆餞》:“褒采一介,抽揚小善。”
-
39
伐善攘羭
- 成語拼音:
- fá shàn rǎng yú
- 成語解釋:
- 伐善:夸耀自己的長處;攘:竊取;羭:肥美的綿羊;攘羭:比喻掠美。夸耀自己,掠人之美
- 成語出處:
- 唐·李商隱《為滎陽公桂州謝上表》:“敢伐善以攘羭。”
-
40
邯鄲匍匐
- 成語拼音:
- hán dān pú fú
- 成語解釋:
-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馀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后因以“邯鄲匍匐”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來的長處。
- 成語出處:
-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馀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 關于長處的成語 形容長處的成語 描述長處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