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采納的成語 (12個)
-
1
博采群議
- 成語拼音:
- bó cǎi qún yì
- 成語解釋:
- 博:廣;議:建議。廣泛采納群眾的建議
- 成語出處:
- 《魏書·劉芳傳》:“考括墳籍,博采群議。”
-
2
博采眾議
- 成語拼音:
- bó cǎi zhòng yì
- 成語解釋:
- 博:廣;議:建議。廣泛采納群眾的建議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孫登傳》:“誠宜與將相大臣詳擇時宜,博采眾議,寬刑輕賦,均息力役,以順民望。”
-
3
旁收博采
- 成語拼音:
- páng shōu bó cǎi
- 成語解釋:
- 廣泛收集采納。
- 成語出處:
-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怗畢》:“裴松之之注《三國》也,劉孝標之注《世說》也,偏記雜談,旁收博采。”
-
4
言從計納
- 成語拼音:
- yán cóng jì nà
- 成語解釋:
- 講的話、出的主意,都聽從采納。
- 成語出處:
- 漢·蔡邕《司空臨晉侯楊公碑》:“及其所以匡輔本朝,忠言嘉謀,造膝危辭,當事而行,言從計納。”
-
5
博采眾長
- 成語拼音:
- bó cǎi zhòng cháng
- 成語解釋:
- 博:廣泛;采:采納;長:長處;優勢。廣泛地吸取各家或各方面的優點、長處。
- 成語出處:
- 北齊 魏收《魏書 劉芳傳》:“考括墳籍,博采群議。”
-
6
舍短錄長
- 成語拼音:
- shě duǎn lù cháng
- 成語解釋:
- 舍:放棄;短:短處,缺點;錄:采納;長:長處,優點。指舍棄其缺點,汲取其長處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丞相魏國陳正獻公行狀》:“謂宜廣收博采,舍短錄長,用之繩墨之外,責以事業之成,勿拘小節,勿課近效。”
-
7
雜采眾說
- 成語拼音:
- zá cǎi zhòng shuō
- 成語解釋:
- 雜:多種多樣地;采:采碑,采納。廣泛地采納眾家學說、說法
- 成語出處:
-
8
不以人廢言
- 成語拼音:
- bù yǐ rén fèi yán
- 成語解釋:
- 廢:廢棄。不因為這個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納他的正確意見。
- 成語出處:
- 春秋 孔子《論語 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
9
獨是獨非
- 成語拼音:
- dú shì dú fēi
- 成語解釋:
- 指不采納眾議,是與非自己說了算,獨斷專行。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 忠義傳上 王義方》:“天子置三公,九卿……本欲水火相濟,鹽梅相成,然后庶績咸熙,風雨交泰,亦不可獨是獨非,皆由圣旨。”
-
10
計合謀從
- 成語拼音:
- jì hé móu cóng
- 成語解釋:
- 謂計謀合乎君上之意而被采納。
- 成語出處:
- 漢·蔡邕《釋誨》:“計合謀從,己之圖也;勛績不立,予之辜也。”
-
11
虛中樂善
- 成語拼音:
- xū zhōng lè shàn
- 成語解釋:
- 中:同“衷”,內心;虛中:虛心;善:善言善事。指虛心采納善言,樂意做善事
- 成語出處:
- 清·劉開《問說》:“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
-
12
言聽計從
- 成語拼音:
- yán tīng jì cóng
- 成語解釋:
- 聽:聽從;從:依從。說的話都相信;出的主意、計謀都采納。形容對某個人十分信任。也作“言聽計用”。
- 成語出處:
- 《魏書 崔浩傳》:“屬太宗為政之秋,值世祖經營之日,言聽計從,寧廓區夏。”
* 關于采納的成語 形容采納的成語 描述采納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