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都是的成語 (122個)
-
41
不差毫發
- 成語拼音:
- bù chā háo fà
- 成語解釋:
- 毫、發:都是古代的長度名,十毫為發,十發為厘,形容細微。形容一點兒也不差。
- 成語出處:
- 唐 張說《進渾儀表》:“令儀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不差毫發。”
-
42
白首同歸
- 成語拼音:
- bái shǒu tóng guī
- 成語解釋:
- 歸:歸向、歸宿。一直到頭發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誼長久,始終不渝。后用“白首同歸”,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時去世。
- 成語出處:
- 晉·潘岳《金谷集作詩》:“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
43
捕影系風
- 成語拼音:
- bǔ yǐng xì fēng
- 成語解釋:
- 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 成語出處:
- 《梁書 劉孝綽傳》:“但雕朽污糞,徒成延獎;捕影系風,終無效答。”
-
44
草木皆兵
- 成語拼音:
- cǎo mù jiē bīng
- 成語解釋:
- 木:樹;皆:全;都是。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把草木都看成為是敵兵。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出多疑的錯覺。
- 成語出處:
- 清 曾樸《孽海花》第25回:“大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感。”
-
45
觸目如故
- 成語拼音:
- chù mù rú gù
- 成語解釋:
- 觸目:目光所及。故:舊的,過去的,本來的。滿眼看到的都是過去的老樣子。
- 成語出處:
- 宋·李昌令《樂善錄·洪州劉生》:“未周歲,公主忽告殂,國主不勝其哀,怒曰:‘吾不敢復見劉生,其官物不一與,遣歸洪州。’生恍疑夢覺,觸目如故。”
-
46
瘡痍滿目
- 成語拼音:
- chuāng yí mǎn mù
- 成語解釋:
- 瘡痍:創傷;比喻戰爭或自然災害之后的景象。多用于比喻因戰爭或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破壞。眼睛所看見的都是殘破凄涼的景象。比喻遭破壞的程度極為嚴重。也作“滿目瘡痍”。
- 成語出處:
- 清 李漁《風箏誤 和鷂》:“征鼙聒耳鄉音杳,瘡痍滿目親人少。”
-
47
尺有所短
- 成語拼音:
- chǐ yǒu suǒ duǎn
- 成語解釋:
- 比喻事物有其短處,并非在所有的情況下都是合適的
- 成語出處: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下卷:“元長士章,并有盛才,詞美英凈,至于五言之作,幾乎尺有所短。”
-
48
成也蕭何敗蕭何
- 成語拼音:
- chéng yě xiāo hé bài xiāo hé
- 成語解釋:
- 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蕭何,敗事也由于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 成語出處:
- 《警世通言 王嬌鸞百年長恨》:“始終一幅香羅帕,成也蕭何敗蕭何。”
-
49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成語拼音:
- chéng yě xiāo hé,bài yě xiāo hé
- 成語解釋:
- 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蕭何,敗事也由于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 成語出處:
- 宋 洪邁《容齋續筆 蕭何紿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
50
大刀闊斧
- 成語拼音:
- dà dāo kuò fǔ
- 成語解釋:
- 大刀和闊斧都是古代的武器。原來形容軍隊聲勢浩大;殺氣騰騰;充滿戰斗氣氛。現比喻辦事果斷而有魄力。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7回:“搖旗吶喊,擂鼓鳴鑼,大刀闊斧,殺奔祝家莊來。”
-
51
道殣相望
- 成語拼音:
- dào jìn xiāng wàng
- 成語解釋:
- 殣:餓死。道路上餓死的人到處都是。
- 成語出處:
- 《左傳·昭公二年》:“宮室茲侈,道殣相望。” 漢·劉向《新序·善謀下》:“相攻擊十年,兵凋民勞,百姓空虛,道殣想望,槥車相屬,寇盜滿山,天下搖動。”
-
52
斗筲之人
- 成語拼音:
- dǒu shāo zhī rén
- 成語解釋:
- 斗: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斗、筲都是容量不大的器具。像斗筲那樣容量的人。形容人的氣量狹小;見識短淺。亦用為自謙之詞。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53
二惠競爽
- 成語拼音:
- èr huì jìng shuǎ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兩兄弟都是好樣的。
- 成語出處:
- 左丘明《左傳 昭公三年》:“二惠競爽猶可,又弱一個焉,姜其危哉。”
-
54
餓殍遍野
- 成語拼音:
- è piǎo biàn yě
- 成語解釋:
- 殍:人餓死后的尸體。餓死的人到處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災禍饑饉大批餓死的悲慘景象。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
55
餓殍滿道
- 成語拼音:
- è piǎo mǎn dào
- 成語解釋:
- 殍:餓死的人。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尸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
- 成語出處:
- 漢·仲長統《昌言·損益篇》:“坐視戰士之蔬菜,立望餓殍之滿道,如之何為君行此政也。”
-
56
餓殍載道
- 成語拼音:
- è piǎo zài dào
- 成語解釋:
- 餓殍:餓死的人;載道:滿路都是。形容到處都是餓死的人。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85回:“道德淪喪,法度凌夷,匪黨縱橫,餓殍載道。”
-
57
餓莩載道
- 成語拼音:
- è piǎo zǎi dào
- 成語解釋:
- 莩:餓死的人。載道:滿路。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尸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亦作“餓殍載道”、“餓殍滿道”。
- 成語出處:
- 清·錢泳《履園叢話·舊聞·席氏多賢》:“迨父歿未幾,適當明季,蝗旱不登,餓莩載道。”
-
58
簠簋不飭
- 成語拼音:
- fǔ guǐ bù chì
- 成語解釋:
- 簠、簋:都是古代食器,也用作放祭品;不飭:不整飭。借指貪污。舊時彈劾貪吏常用此語。
- 成語出處:
- 《漢書·賈誼傳》:“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曰:‘簠簋不飭’。”
-
59
分毫析厘
- 成語拼音:
- fēn háo xī lí
- 成語解釋:
- 毫、厘:都是細小的單位名稱;析:剖析。分析一毫一厘。形容分析細微。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定勢》:“世之作者,或好煩文博採,深沉其旨者;或好離言辨白,分毫析厘者。”
-
60
伏龍鳳雛
- 成語拼音:
- fú lóng fèng chú
- 成語解釋:
- 伏龍:(臥龍)諸葛孔明。鳳雛:龐士元。兩人都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軍事家。后指隱而未現的有較高學問和能耐的人。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劉備訪世事于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 關于都是的成語 形容都是的成語 描述都是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