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部分的成語 (82個)
-
61
牽一發而動全身
- 成語拼音:
- qiān yī fà ér dòng quán shēn
- 成語解釋:
- 比喻動極小的部分就會影響全局。
- 成語出處:
- 清 龔自珍《上大學士書》:“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牽一發而全身為之動者,不得不引申觸類及之也。”
-
62
刪繁就簡
- 成語拼音:
- shān fán jiù jiǎn
- 成語解釋:
- 刪:除去。就:趨向。去掉繁雜部分;使它趨于簡明。
- 成語出處:
- 明 王守仁《傳習錄》上卷:“如孔子退修六籍,刪繁就簡,開示來學,亦大段不費。”
-
63
芟繁就簡
- 成語拼音:
- shān fán jiù jiǎn
- 成語解釋:
- 〖釋義〗芟:除去;就:趨向。去掉繁雜部分,使它趨于簡明。
- 成語出處:
- 《尚書 緯》:“刪夷繁亂。”宋 嚴羽《歷代詩話 詩法家數》:“絕句之法,要婉曲回環,刪蕪就簡。”
-
64
刪蕪就簡
- 成語拼音:
- shān wú jiù jiǎn
- 成語解釋:
- 蕪:雜亂;就:趨向。去掉繁雜部分,使它趨于簡明
- 成語出處:
- 宋·嚴羽《歷代詩話·詩法家數》:“絕句之法,要婉曲回環,刪蕪就簡,句絕而意不絕,多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之。”
-
65
四肢百骸
- 成語拼音:
- sì zhī bǎi hái
- 成語解釋:
- 人體的各個部分。泛指全身。
- 成語出處:
- 宋·文天祥《高沙道中》詩:“四肢與百骸,屈曲如杯錈。”
-
66
十指連心
- 成語拼音:
- shí zhǐ lián xīn
- 成語解釋:
- 十個指頭連著心。表示身體的每個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關系。比喻親人跟自身休戚相關。
- 成語出處:
- 明 湯顯祖《南柯記 情盡》:“哎也!焚燒十指連心痛,圖得三生見面圓。”
-
67
頭重腳輕
- 成語拼音:
- tóu zhòng jiǎo qīng
- 成語解釋:
- 形容頭腦發脹;腳下無力。比喻輕重倒置;基礎不穩固或事物上下部分不協調;不平衡。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6回:“只見這十五個人頭重腳輕,一個個面面廝覷,都軟倒了。”
-
68
無病自炙
- 成語拼音:
- wú bìng zì jiǔ
- 成語解釋:
- 灸:灼,多指中醫用艾葉等灼燒身體某一部分的醫療方法。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尋煩腦。
- 成語出處:
- 《莊子·盜跖》:“柳下季曰:‘跖得無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炙也。’”
-
69
無根無蒂
- 成語拼音:
- wú gēn wú dì
- 成語解釋:
- 蒂:花或瓜果與枝莖相連的部分。比喻沒有依靠,沒有牽累。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敘傳上》:“徒樂枕經籍書,紆體衡門,上無所蒂,下無所根。”
-
70
心膂股肱
- 成語拼音:
- xīn lǚ gǔ gōng
- 成語解釋:
- 膂:脊骨。股:大腿。肱:胳膊上從肩到肘的部分。心、膂、股、肱都是人體的重要部分,比喻親近得力之人。
- 成語出處:
- 《尚書·君牙》:“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
-
71
一斑半點
- 成語拼音:
- yī bān bàn diǎn
- 成語解釋:
- 比喻極小部分。
- 成語出處:
- 宋·胡宏《胡子知言·復義》:“天命之謂性,流行發見于日用之間,患在學道者未見全體,窺見一斑半點,而執認己意,以為至誠之道。”《朱子語類》卷六七:“今人只是知得一斑半點,見得這些,所以不到極處也。”
-
72
一鱗半爪
- 成語拼音:
- yī lín bàn zhǎo
- 成語解釋:
- 鱗:魚類的鱗片。爪:鳥獸的腳趾。指繪畫中龍飛騰于云霧中;只顯露出部分鱗片和幾只爪。
- 成語出處:
- 唐 高仲武《中興間氣集 蘇渙》:“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于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
-
73
一腔熱血
- 成語拼音:
- yī qiāng rè xuè
- 成語解釋:
- 腔:身體中空的部分。全身的熱血,指生命
- 成語出處:
- 明·吾丘瑞《運甓記·問卜決疑》:“胡騎猖狂,中原無主,一腔熱血,無以自效。”
-
74
以小見大
- 成語拼音:
- yǐ xiǎo jiàn dà
- 成語解釋:
- 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
- 成語出處:
- 老舍《趙子曰》:“這樣的事實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設,可是以小見大,這幾件小事不是沒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義的人們所能辦到的。”
-
75
由小見大
- 成語拼音:
- yóu xiǎo jiàn dà
- 成語解釋:
- 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
- 成語出處:
- 李欣《老生常談·編村史》:“作自我教育的‘村史’,這卻是破天荒的創造。聯想所及,由小見大。”
-
76
移有足無
- 成語拼音:
- yí yǒu zú wú
- 成語解釋:
- 指用多余的部分彌補不足的部分。
- 成語出處:
- 宋 蘇舜欽《上范公參政書 諮目三》:“運動四國,權衡萬貨,平準其價,移有足無,然后天下之務舉矣。”
-
77
一支半節
- 成語拼音:
- yī zhī bàn jié
- 成語解釋:
- 謂一小部分。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新民說》第八節:“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節之權利者,實含有亡國民之根性,明也。”
-
78
一肢半節
- 成語拼音:
- yī zhī bàn jié
- 成語解釋:
- 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 成語出處:
- 明·袁宗道《讀孟子》:“三代而下,市鮮中行,得鄉愿之一肢半節,皆足以成世。”
-
79
一枝一節
- 成語拼音:
- yī zhī yī jié
- 成語解釋:
- ①本指樹木的枝節。②喻事物之細小部分。
- 成語出處:
- 明·莫是龍《畫說》:“畫樹之竅,只在多曲,雖一枝一節,無有可直者。”
-
80
抓綱帶目
- 成語拼音:
- zhuā gāng dài mù
- 成語解釋:
- 綱:網的總繩,引申為事物的關健環節;目:網眼,引申為次要部分。比喻辦事情、做工作的時候要抓住關健環節帶動一般
- 成語出處:
* 關于部分的成語 形容部分的成語 描述部分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