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道理的成語 (145個)
-
101
闡幽探賾
- 成語拼音:
- chǎn yōu tàn zé
- 成語解釋:
- 闡;闡明;賾:幽深莫測。闡明和探究深奧精微的道理
- 成語出處:
- 明·唐順之《吳儒人挽詩》序:“豈史主于紀大而略小,詩主于闡幽探賾,其為教一而其為體則異耶。”
-
102
詞嚴義密
- 成語拼音:
- cí yán yì mì
- 成語解釋:
- 措詞嚴謹,道理周密。
- 成語出處:
- 《剪燈馀話·幔亭遇仙錄》:“宋朝諸儒所述,皆明白正大,詞嚴義密,無馀蘊。”
-
103
頓開茅塞
- 成語拼音:
- dùn kāi máo sè
- 成語解釋:
- 頭腦本來像被茅草堵塞住;忽然被打開了。比喻因受啟發而忽然心思開朗;明白了道理或消除了疑團。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
104
二缶鐘惑
- 成語拼音:
- èr fǒu zhōng huò
- 成語解釋:
- 二:疑,不明確;缶、鐘: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與鐘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 成語出處:
-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天地》:“以二缶鐘惑,而所適不得矣。”
-
105
鉤深極奧
- 成語拼音:
- gōu shēn jí ào
- 成語解釋:
- 謂探索并極盡深奧的意義、道理。
- 成語出處:
- 漢·蔡邕《玄文先生李子材銘》:“休少以好學,游心典謨,既綜七經,又精群緯,鉤深極奧,窮覽圣旨。”
-
106
鉤深致遠
- 成語拼音:
- gōu shēn zhì yuǎn
- 成語解釋:
- 致:招致。探取深處的,使遠處的到來。比喻探討深奧的道理。
- 成語出處:
- 《周易 系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
-
107
姑妄言之
- 成語拼音:
- gū wàng yán zhī
- 成語解釋:
- 姑:姑且;妄:隨便。姑且隨便說說;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做自謙之辭。
- 成語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齊物論》:“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
-
108
豁然開朗
- 成語拼音:
- huò rán kāi lǎng
- 成語解釋:
- 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開朗:地方開闊;光線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現了開闊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種道理;心情十分舒暢。
- 成語出處:
- 晉 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
109
毫無疑義
- 成語拼音:
- háo wú yí yì
- 成語解釋:
- 疑義:可疑的道理。絲毫沒有使人懷疑的地方。
- 成語出處:
-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16回:“怎么他毫無疑義,就照五百兩一條命算呢?”
-
110
借題發揮
- 成語拼音:
- jiè tí fā huī
- 成語解釋:
- 發揮: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達出來。借談論另一個題目來表示自己真正的意思。
- 成語出處:
- 王衡《郁輪袍》第二折:“我隨分劃幾劃便罷,這個原是借題發揮。”
-
111
即小見大
- 成語拼音:
- jí xiǎo jiàn dà
- 成語解釋:
- 從小處或小事見到大道理。
- 成語出處:
- 魯迅《熱風·即小見大》:“即小見大,我于是竟悟出一件長久不解的事來。”
-
112
口無擇言
- 成語拼音:
- kǒu wú zé yán
- 成語解釋:
- 謂出口皆合道理,無需選擇。
- 成語出處:
- 漢·馬援《誡兄子嚴敦書》:“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
-
113
流言混話
- 成語拼音:
- liú yán hùn huà
- 成語解釋:
- 無根據無道理的言語。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他到底念了些什么書!倒念了些流言混話在肚子里。”
-
114
眉高眼低
- 成語拼音:
- méi gāo yǎn dī
- 成語解釋:
- 臉上的表情。泛指為人處世的道理或辨貌觀色的本領。
- 成語出處: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9回:“在趙琮夫妻兩個,不要說看了別人許多眉高眼低,只是父母身邊,也受多少兩般三樣的怠慢。”
-
115
明于治亂
- 成語拼音:
- míng yú zhì luàn
- 成語解釋:
- 明曉國家治亂的道理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博聞彊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
116
平白無故
- 成語拼音:
- píng bái wú gù
- 成語解釋:
- 平白:憑空;故:緣故;原因。沒有道理;沒有原因。
- 成語出處: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平白無故的生出這等毒計。”
-
117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
- 成語拼音:
- qún jū zhōng rì,yán bù jí yì
- 成語解釋:
- 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指整日在一起,說話不涉及正經道理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
-
118
融匯貫通
- 成語拼音: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成語解釋:
- 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 成語出處:
- 秦牧《藝海拾貝 獨創一格》:“鄭板橋學習任何東西,都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融匯貫通,發揚創造性。”
-
119
人情世故
- 成語拼音:
- rén qíng shì gù
- 成語解釋:
- 世故:處世的經驗。指為人處世的習慣、道理。
- 成語出處:
- 明 楊基《聞禪》詩:“人情世故看爛熟,皎不如污恭勝傲。”
-
120
融釋貫通
- 成語拼音:
- róng shì guàn tōng
- 成語解釋:
- 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 成語出處:
- 清 戴名世《〈讀易質疑〉序》:“世茍有通學古之士,潛心冥會,融釋貫通,其于程朱繼志述事,能補其所未及,是亦程朱之功臣也。”
* 關于道理的成語 形容道理的成語 描述道理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