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退讓的成語 (6個)
-
1
好讓不爭
- 成語拼音:
- hào ràng bù zhēng
- 成語解釋:
- 讓:退讓,謙讓。樂于謙讓,不同別人爭長短
- 成語出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1回:“如此看來,這幾個交易光景,豈非‘好讓不爭’的一幅行樂圖么?”
-
2
桃羞杏讓
- 成語拼音:
- táo xiū xìng ràng
- 成語解釋:
- 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讓。形容女子比花還要艷麗動人。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更兼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讓,燕妒鶯慚。”
-
3
推賢遜能
- 成語拼音:
- tuī xián xùn néng
- 成語解釋:
- 推:舉薦;遜:退讓。舉薦賢人,讓位于能者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社稷寧謐,黎民樂業,皆晏推賢遜能之助。”
-
4
避君三舍
- 成語拼音:
- bì jūn sān shě
- 成語解釋:
- 舍:古代計量單位,1舍=30里。指退讓和回避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
5
避軍三舍
- 成語拼音:
- bì jūn sān shè
- 成語解釋:
- 指退讓和回避。一舍:三十里。
- 成語出處:
- 見“避君三舍”。
-
6
舍我其誰
- 成語拼音:
- shě wǒ qí shuí
- 成語解釋:
- 舍:除了。除了我還有哪一個?形容人敢于擔當,遇有該做的事,決不退讓。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 關于退讓的成語 形容退讓的成語 描述退讓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