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說出的成語 (61個)
-
41
敢怨而不敢言
- 成語拼音:
- gǎn yuàn ér bù gǎn yán
- 成語解釋:
- 內心怨恨但不敢說出來。
- 成語出處:
- 宋 鄧牧《伯牙琴 吏道》:“吏無避忌,白晝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誅。”
-
42
毫不諱言
- 成語拼音:
- háo bù huì yán
- 成語解釋:
- 諱言:有顧慮,不愿把真實情況說出來。絲毫也沒有隱諱不說的。
- 成語出處:
-
43
空臆盡言
- 成語拼音:
- kōng yì jìn yán
- 成語解釋:
- 臆:胸。胸中毫無隱藏,把知道的東西全都說出來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劉蕡傳》:“今蕡所對,敢空臆盡言,漢魏以來,無與蕡比。”
-
44
莫可名狀
- 成語拼音:
- mò kě míng zhuàng
- 成語解釋:
- 名:用言語說出;狀:描繪,形容。不能用言語來形容。指事物極復雜微妙,無法描述。
- 成語出處:
- 明 劉基《松風閣記》:“草蟲鳴切切,乍大乍小,若遠若近,莫可名狀。”
-
45
莫名其妙
- 成語拼音:
- mò míng qí miào
- 成語解釋:
- 莫:沒有什么人;名:表達;說出。沒有人能夠說出其中的奧妙。形容事情奇怪;不合常理。
- 成語出處:
- 清 宣鼎《夜雨秋燈錄 陬邑官親》:“及進西瓜湯,飲蘭雪茶,莫名其妙。”
-
46
忍氣吞聲
- 成語拼音:
- rěn qì tūn shēng
- 成語解釋:
- 忍:忍耐。吞聲:有話不敢說。形容受了氣而強自忍下;不能說出來。
- 成語出處:
- 元 關漢卿《魯齋郎》:“你不如休和他爭,忍氣吞聲罷!”
-
47
死而無怨
- 成語拼音:
- sǐ ér wú yuàn
- 成語解釋:
- 怨:怨恨。死了也不怨恨。《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我說出你那破綻,教你死而無怨。”
- 成語出處:
-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三折:“不是我閑淘氣,便死呵死而無怨,待悔呵悔之何及!”
-
48
吐肝露膽
- 成語拼音:
- tǔ gān lù dǎn
- 成語解釋:
- 喻赤誠相待,說出心里話。
- 成語出處:
- 明·李贄《復京中友朋》:“我既真切向道,彼決無有厭惡之理……決無不吐肝露膽與我共證明之意。”
-
49
吞聲飲淚
- 成語拼音:
- tūn shēng yǐn lèi
- 成語解釋:
- 吞聲:有話不敢說出來;飲:含忍。形容強忍悲傷
- 成語出處:
- 《敦煌曲子詞·破陣子》:“迢遞可知閨閣,吞聲忍淚孤眠。”
-
50
弦外之意
- 成語拼音:
- xián wài zhī yì
- 成語解釋:
- 弦:樂器上發音的絲線。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里間接透露;而不是明說出來的意思。
- 成語出處:
- 《南史 范曄傳》:“其中體趣,言之不可盡。弦外之意,虛響之音,不知所從而來。”
-
51
心心相印
- 成語拼音:
- xīn xīn xiāng yìn
- 成語解釋:
- 彼此的心意不用說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心:心思;思想感情;印:合;契合。
- 成語出處:
- 唐 裴休《唐故圭峰定慧禪師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證知光明受用而已。”
-
52
一串驪珠
- 成語拼音:
- yī chuàn lí zhū
- 成語解釋:
- 驪珠:一種珍貴的珠,傳說出自驪龍頷下。比喻歌聲宛轉就象成串的驪珠一樣。
- 成語出處:
- 明·陶宗儀《輟耕錄》:“有字多聲少,有聲少字多,所謂一串驪珠也。”
-
53
易放難收
- 成語拼音:
- yì fàng nán shōu
- 成語解釋:
- 話說出去容易,收回來就難了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答鞏仲至》:“所謂修辭立誠以居業者,欲吾之謹夫所發以致其實,而尤先于言語之易放難收也。”
-
54
一吐為快
- 成語拼音:
- yī tǔ wéi kuài
- 成語解釋:
- 盡情說出要說的話而感到暢快。
- 成語出處:
- 諶容《真真假假》:“仿佛全是他積郁在胸中多時的由衷之言,今日終于得以一吐為快。”
-
55
言無二價
- 成語拼音:
- yán wú èr jià
- 成語解釋:
- 原指賣商品時價格沒有虛頭;不討價還價。后也泛指說出話來;不再改變。也作“口不二價”。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逸民傳 韓康》:“常采藥名山,賣于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余年。”
-
56
言外之意
- 成語拼音:
- yán wài zhī yì
- 成語解釋:
- 言:語言;之:助詞;相當于“的”。言語之外的意思。指沒有在話里或文章里明說出來的意思。也作“意在言外”。
- 成語出處:
- 宋 葉夢得《石林詩話》下卷:“七言難于氣象雄渾、句中有力,而紆余不失言外之意。”
-
57
追駟不及
- 成語拼音:
- zhuī sì bù jí
- 成語解釋:
- 駟:古代同駕一輛車的四匹馬或套著四匹馬的車。已來不及追趕上飛奔的馬車。比喻話說出去了無法再收回
- 成語出處:
- 無名氏《雜事秘辛》:“言脫于口,追駟不及,聊志于此。”
-
58
直抒己見
- 成語拼音:
- zhí shū jǐ jiàn
- 成語解釋:
- 直:直爽;抒:抒發;表達。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意見。
- 成語出處:
- 清 方苞《與李剛主書》:“倘鑒愚誠,取平生所述訾謷朱子之語,一切稚芟,而直抒己見,以共明孔子之道。”
-
59
自食其言
- 成語拼音:
- zì shí qí yán
- 成語解釋:
- 食:吞掉。自己把自己說出的話吞食了。形容說了話不算數。
- 成語出處:
- 宋 歐陽修《穴一居士傳》:“是將違其素志而自食其言。”
-
60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成語拼音:
-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tīng
- 成語解釋:
- 說的人,凡是知道的無不說出,聽的人,沒有一句話不接受
- 成語出處: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時素臣正在得君,真個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旬月之內,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
* 關于說出的成語 形容說出的成語 描述說出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