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認為的成語 (123個)

    41

    璧合珠連

    成語拼音:
    bì hé zhū lián
    成語解釋:
    璧:玉器;璧合:指兩個半璧成一個;連:連接。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古人是一種顯示祥瑞的天象。也比喻眾美畢集,相得益彰
    成語出處:
    唐 楊炯《公卿以下冕服義》:“然則皇王受命,天地興符,仰觀則璧合珠連,俯察則銀黃玉紫。”
    42

    百六陽九

    成語拼音:
    bǎi liù yáng jiǔ
    成語解釋:
    百六:古代4617歲1元,初入元106歲;陽九:106歲中有災歲9。指災難年份或厄運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律歷志上》:“《易》九厄曰:初入元,百六陽九。”
    43

    不屑置辯

    成語拼音:
    bù xiè zhì biàn
    成語解釋:
    屑:值得;置辯:辯論,申辯。不值得分辯
    成語出處:
    魯迅《孔乙己》:“孔乙己看著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
    44

    鄙夷不屑

    成語拼音:
    bǐ yí bù xiè
    成語解釋:
    鄙夷:輕視,看不起;不屑:不值得。輕視,看不起
    成語出處:
    葉圣陶《倪煥之》九:“難得笑的平板的臉上卻浮著鄙夷不屑的笑意。”
    45

    鄙于不屑

    成語拼音:
    bǐ yú bù xiè
    成語解釋:
    鄙:粗俗卑鄙。不屑: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顧的程度。指既丑陋又下賤,叫人看不上眼。
    成語出處:
    46

    尺寸可取

    成語拼音:
    chǐ cùn kě qǔ
    成語解釋:
    比喻有些許長處。這是自己有才能的謙虛說法。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
    47

    出入人罪

    成語拼音:
    chū rù rén zuì
    成語解釋:
    指法庭裁判錯誤,把有罪的人無罪,把無罪的人有罪。
    成語出處:
    宋 王禹偁《用刑論》:“然見其用刑與古相戾,何者?今法吏所禁之切者曰:‘故出入人罪而已。’”
    48

    芻蕘之見

    成語拼音:
    chú ráo zhī jiàn
    成語解釋:
    芻蕘:割草打柴的人。自己的意見很淺陋的謙虛說法。
    成語出處:
    《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于芻蕘。”
    49

    東箭南金

    成語拼音:
    dōng jiàn nán jīn
    成語解釋:
    東方的竹箭,南方的銅,古時都是上品。比喻可寶貴的人才。
    成語出處:
    唐 羅隱《秋夜寄進士顧榮》詩:“空羨良朋盡高價,可憐東箭與南金。”
    50

    獨行其是

    成語拼音:
    dú xíng qí shì
    成語解釋:
    是:對的。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只照自己對的去做。
    成語出處:
    茅盾《子夜》七:“美國還不能在世界上獨行其是,尤其在東方,他有兩個勁敵。”
    51

    二分明月

    成語拼音:
    èr fēn míng yuè
    成語解釋:
    古人天下明月共三分,揚州獨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揚州繁華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當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成語出處:
    唐 徐凝《憶揚州》詩:“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52

    耳視目聽

    成語拼音:
    ěr shì mù tīng
    成語解釋:
    用耳朵看,用眼睛聽。三代道家荒唐地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成語出處: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53

    犯天下之不韙

    成語拼音:
    fàn tiān xià zhī bù wéi
    成語解釋:
    犯:觸犯;不韙:不是,錯誤。公然做天下都最大錯誤的事情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54

    逢兇化吉

    成語拼音:
    féng xiōng huà jí
    成語解釋:
    逢:遇到;遭遇。兇:兇險;不幸。化:轉化。吉:吉祥;順利。有迷信的人祈求神靈;就能使遭遇到不幸的災難轉化吉祥;順利。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2回:“豪杰交游滿天下,逢兇化吉天生成。”
    55

    非昔是今

    成語拼音:
    fēi xī shì jīn
    成語解釋:
    昔:過去。今:現在。過去是錯誤的,現在是正確的。
    成語出處:
    《宣和書譜·隸書敘論》:“秦并六國一統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是今。”
    56

    高不成,低不就

    成語拼音:
    gāo bù chéng,dī bù jiù
    成語解釋:
    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選擇工作或配偶)。
    成語出處:
    宋·陳師道《宿柴城》詩:“起倒不供聊應俗,高低莫可只隨緣。”
    57

    貴人賤己

    成語拼音:
    guì rén jiàn jǐ
    成語解釋:
    自己不如別人,表示謙虛。
    成語出處:
    《禮記·坊記》:“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后己。”
    58

    各行其道

    成語拼音:
    gè xíng qí dào
    成語解釋:
    各自按照自己的軌跡行走或按對的去做
    成語出處:
    王朔《動物兇猛》:“當我們紛紛走向了社會,在人生旅途上各行其道,殊途不同歸。”
    59

    魂不附體

    成語拼音:
    hún bù fù tǐ
    成語解釋:
    魂:靈魂;魂魄。迷信的人人魂魄一離體;就失去知覺;無法行動。形容受到極大的驚嚇;恐懼萬分。有時也形容受到極大的誘惑;不能自主。
    成語出處:
    元 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一個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顏色,使小生魂不附體。”
    60

    黃道吉日

    成語拼音:
    huáng dào jí rì
    成語解釋:
    迷信宜于辦事的好日子。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連環計》第四折:“今日是黃道吉日,滿朝眾公卿都在銀臺門,敦請太師入朝授禪。”
    * 關于認為的成語 形容認為的成語 描述認為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