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言語的成語 (105個)

    81

    成語拼音:
    hǎo yán hǎo yǔ
    成語解釋:
    好:美;善。指友善和中聽的
    成語出處: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我曉得鄉下人是刁惡不過,好不肯聽的!”
    82

    成語拼音:
    huā yán qiǎo yǔ
    成語解釋: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或文辭。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類》第20卷:“巧,即所謂花,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83

    成語拼音:
    háo yán zhuàng yǔ
    成語解釋:
    豪:豪邁;壯:雄壯。指豪邁雄壯。
    成語出處:
    茅盾《老兵的希望》:“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樂觀主義的豪,那么未必有大氣磅礴,感人極深。”
    84

    妙天下

    成語拼音:
    yǔ miào tiān xià
    成語解釋:
    形容精妙無比。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賈捐之傳》:“君房下筆,妙天下。”
    85

    成語拼音:
    sān yán liǎng yǔ
    成語解釋:
    三兩句話。形容十分簡短。
    成語出處:
    元 施惠《幽閨記 姐妹論思》:“有三,寄也無因。”
    86

    成語拼音:
    sān yán wǔ yǔ
    成語解釋:
    三兩句話。形容十分簡短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那知一想,才覺長篇累牘,不合體裁,三,包括不住,一時竟大為起難來。”
    87

    不知進退

    成語拼音:
    bù zhī jìn tuì
    成語解釋:
    不知道應當前進還是應當后退。比喻無決斷。也形容行動沒有分寸。
    成語出處:
    漢 荀悅《漢紀 哀帝紀下》:“恐陛下有過失之譏,賢有小人不知進退之禍。”
    88

    咄咄逼人

    成語拼音:
    duō duō bī rén
    成語解釋:
    ①氣勢洶洶;盛氣凌人;或神態中有一種威脅逼人的氣勢。咄咄:表示驚奇的聲音。②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別人;令人驚詫。
    成語出處:
    晉 衛鑠《與釋某書》:“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
    89

    拂袖而去

    成語拼音:
    fú xiù ér qù
    成語解釋: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氣。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不合很生氣。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師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90

    函蓋乾坤

    成語拼音:
    hán gài qián kūn
    成語解釋:
    佛教。原指泯合無間。后指詩文契理或一心專志而絕無雜念。
    成語出處:
    《五燈會元 云門偃禪師法嗣 德山緣密禪師》:“我有三句示汝諸人:一句函蓋乾坤,一句截斷眾流,一句隨波逐浪。”
    91

    夾槍帶棒

    成語拼音:
    jiā qiāng dài bàng
    成語解釋:
    中暗藏諷刺。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一回:“姑娘倒尋上我的晦氣。又不像是惱我,又不像是惱二爺,夾槍帶棒,終久是個什么主意?”
    92

    口角春風

    成語拼音:
    kǒu jiǎo chūn fēng
    成語解釋:
    原指評論如春風之能生長萬物。后比喻替人吹噓或替人說好話。
    成語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96回:“你近日與道臺好相與,萬望口角春分,我就一步升天,點了買辦差,就過的日子了。”
    93

    妙處不傳

    成語拼音:
    miào chù bù chuán
    成語解釋:
    指精微奧妙的地方不是和筆墨所能表達的。
    成語出處:
    宋·黃庭堅《戲題小雀飛蟲畫扇》詩:“丹青妙處不可傳,輪扁斫輪如此用。”
    94

    莫可名狀

    成語拼音:
    mò kě míng zhuàng
    成語解釋:
    名:用說出;狀:描繪,形容。不能用來形容。指事物極復雜微妙,無法描述。
    成語出處:
    明 劉基《松風閣記》:“草蟲鳴切切,乍大乍小,若遠若近,莫可名狀。”
    95

    沒輕沒重

    成語拼音:
    méi qīng méi zhòng
    成語解釋:
    或動作魯莽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9回:“那小孩子沒輕沒重的便說不好了,石師爺的老太太上了吊了。”
    96

    婆婆媽媽

    成語拼音:
    pó pó mā mā
    成語解釋:
    形容人動作瑣細,羅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1回:“寶玉,你忒婆婆媽媽的了。”
    97

    三句話不離本行

    成語拼音:
    sān jù huà bù lí běn háng
    成語解釋:
    行:行當,職業。指人的離不開他所從事的職業范圍。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每到一處,開口三句話不離本行,立刻從懷里掏出捐冊送給人看。”
    98

    不驚人死不休

    成語拼音:
    yǔ bù jīng rén sǐ bù xiū
    成語解釋:
    。形容作詩或寫文章極力追求尋覓驚人的佳句
    成語出處: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為人性僻耽佳句,不驚人死不休。”
    99

    一板三眼

    成語拼音:
    yī bǎn sān yǎn
    成語解釋:
    板、眼:戲曲音樂的節拍。比喻、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卷:“老弟你看,如今的時勢,就是孔圣人活過來,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過是個書呆子罷了。”
    100

    顛三倒四

    成語拼音:
    diān sān dǎo sì
    成語解釋:
    指錯亂沒有次序。形容思路、、做事等條理不清、顛倒混亂;毫無次序。
    成語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4回:“連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顛三倒四,坐臥不安。”
    * 關于言語的成語 形容言語的成語 描述言語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