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行蹤的成語 (26個)
-
1
行蹤無定
- 成語拼音:
- xíng zōng wú dìng
- 成語解釋:
- 行蹤:行動的蹤跡。指在各處來往出沒,沒有固定處所。
- 成語出處:
- 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一回:“出家人行蹤無定,待貧道自去尋來。”
-
2
藏蹤躡跡
- 成語拼音:
- cáng zōng niè jī
- 成語解釋:
- 躡:輕步行走的樣子。隱秘行蹤,悄悄行動。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4回:“且說張橫將引三二百人,從蘆葦中間,藏蹤躡跡,直到寨邊,撥開鹿角,徑奔中軍。”
-
3
隱跡潛蹤
- 成語拼音:
- yǐn jì qián zōng
- 成語解釋:
- 潛:深藏;蹤:蹤跡。隱藏自己的行蹤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2回:“見是行者落下云來,卻又收了寶杖,一頭淬下水,隱跡潛蹤,渺然不見。”
-
4
蹤跡詭秘
- 成語拼音:
- zōng jì guǐ mì
- 成語解釋:
- 行蹤隱秘難測
- 成語出處:
- 《剪燈余話·泰山御史傳》:“率輕狂而自若,蹤跡詭秘,賄賂公行。”
-
5
潛蹤躡跡
- 成語拼音:
- qián zōng niè jì
- 成語解釋:
- 謂藏匿行蹤。
- 成語出處:
- 明·徐元《八義記·鋤麑觸槐》:“聽得譙樓鼓二更,是我潛蹤躡跡,欲刺權臣。”
-
6
浮跡浪蹤
- 成語拼音:
- fú jì làng zōng
- 成語解釋:
- 謂行蹤不定。
- 成語出處:
- 明·陳鐸《山坡羊·怨別》套曲:“一任他浮跡浪蹤,終須是有個相逢。”
-
7
萍蹤梗跡
- 成語拼音:
- píng zōng gěng jì
- 成語解釋:
- 萍:浮萍;梗:草木的直莖。像浮萍在水中,飄泊不定。比喻行蹤無定
- 成語出處:
- 明·鄭若庸《玉玦記·報信》:“空揮淚,萍蹤梗跡將安寄,此生何濟?”
-
8
浪跡浮蹤
- 成語拼音:
- làng jì fú zōng
- 成語解釋:
- 到外漫游,行蹤不定。
- 成語出處:
- 元·白樸《梧桐雨》第四折:“想當日恨沖沖,亂離間家業空,浪跡浮蹤,水遠山重。”
-
9
鼠跡狐蹤
- 成語拼音:
- shǔ jì hú zōng
- 成語解釋:
- 比喻人行蹤鬼祟。
- 成語出處:
-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拈畢》:“羽椿忠大節,而世有責之備者;蒙鼠跡狐蹤,而世有贊其能者。”
-
10
尋蹤覓跡
- 成語拼音:
- xún zōng mì jì
- 成語解釋:
- 覓:找;蹤:跡,腳印,指行蹤。到處尋找別人的行蹤。
- 成語出處:
- 元 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二折:“小生張伯騰,恰才遇著的那個女子,人物非凡,因此尋蹤覓跡,前來尋他。”
-
11
變跡埋名
- 成語拼音:
- biàn jì mái míng
- 成語解釋:
- 跡:痕跡,蹤跡。改變行蹤,隱蔽姓名
- 成語出處:
- 明·梅鼎祚《玉合記·诇約》:“都歸欲界,輕財任俠,也屬微塵,雖已變跡埋名,還要棄家訪道。”
-
12
躡足屏息
- 成語拼音:
- niè zú bǐng xī
- 成語解釋:
- 躡足:放輕腳步;屏息:忍住呼吸。指放輕腳步,隱蔽行蹤。形容行動小心隱秘
- 成語出處:
- 老舍《趙子曰》:“趙子曰似乎昏昏的睡去,他躡足屏息的想往外走。”
-
13
南船北車
- 成語拼音:
- nán chuán běi chē
- 成語解釋:
- 比喻行蹤不定。
- 成語出處: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六回:“但恐宦海萍蹤,南船北車,又在不定耳。”
-
14
朝東暮西
- 成語拼音:
- zhāo dōng mù xī
- 成語解釋:
- 朝:早晨。早晨在東,晚上在西。指行蹤不定。比喻變來變去,不專一
- 成語出處:
- 明·徐霖《繡襦記·聞信增悲》:“如今他在那里,朝東暮西,那有蹤跡。”
-
15
卷旗息鼓
- 成語拼音:
- juǎn qí xī gǔ
- 成語解釋:
- 猶偃旗息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
- 成語出處:
- 清 孫郁《繡幃燈 公討》:“須等那不賢之婦親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鼓,暫寬一時。”
-
16
轉徙無常
- 成語拼音:
- zhuǎn xǐ wú cháng
- 成語解釋:
- 徙:遷徙。轉移遷徙沒有規律。指行蹤不定
- 成語出處:
- 明·揭喧《兵經百篇·糧字》:“行千里則運流兼,轉徙無常則運糧兼。”
-
17
東飄西泊
- 成語拼音:
- dōng piāo xī bó
- 成語解釋:
- 謂四處漂泊,行蹤無定。
- 成語出處:
- 《蕩寇志》第一一二回:“車夫道:‘只有一人想該斗得他過。’徐槐聽了,忙問是何人?車夫道:‘這人姓顏,名叫樹德……向來東飄西泊,不知住處。”
-
18
東西南北
- 成語拼音:
- dōng xī nán běi
- 成語解釋:
- 指四方、到處、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處飄泊,行蹤不定。
- 成語出處:
-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東西南北,誰敢安處。” 《禮記·檀弓上》:“今丘(孔子)也,東西南北之人也。”
-
19
枯蓬斷草
- 成語拼音:
- kū péng duàn cǎo
- 成語解釋:
- 干枯、斷折的蓬草。因易隨風飄散,故亦以喻不由自主,行蹤難定。
- 成語出處:
- 《中國民間故事選·六弟兄》:“姑娘離家以后,像是枯蓬斷草一樣,到處漂流。”
-
20
來鴻去燕
- 成語拼音:
- lái hóng qù yàn
- 成語解釋:
- 比喻行蹤漂泊不定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 黃景仁《稚存從新安歸作此寄之》詩:“來鴻去燕江干路,露宿風飛各朝暮。”
* 關于行蹤的成語 形容行蹤的成語 描述行蹤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