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能說的成語 (31個)

    21

    張口結舌

    成語拼音:
    zhāng kǒu jié shé
    成語解釋:
    結舌:舌頭像打了結;不話。張著嘴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或由于緊張害怕而不出話來。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公子被他問得張口結舌,面紅過耳。”
    22

    白磨嘴皮

    成語拼音:
    bái mó zuǐ pí
    成語解釋:
    了一些無用的話,不動對方
    成語出處:
    23

    隔靴搔癢

    成語拼音:
    gé xuē sāo yǎng
    成語解釋:
    隔著靴子撓癢癢。原為禪宗用語;比喻領會佛理不夠透徹;未悟境觸機。后比喻話寫文章沒有抓住主題;不中肯;不貼切;或做事沒有抓住關鍵;不解決問題。
    成語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康山契穩禪師》:“曰:‘恁么則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
    24

    覽聞辯見

    成語拼音:
    lǎn wén biàn jiàn
    成語解釋:
    指見識多,會道
    成語出處:
    漢 袁康《越絕書 外傳紀策考》:“為人覽聞辯見,目達耳通,諸事無所不知。”
    25

    巧舌如簧

    成語拼音:
    qiǎo shé rú huáng
    成語解釋:
    舌頭靈巧得像樂器里發聲的簧片一樣。形容花言巧語;會道。
    成語出處:
    《詩經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26

    巧言如簧

    成語拼音:
    qiǎo yán rú huáng
    成語解釋:
    形容花言巧語,會道。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27

    忍氣吞聲

    成語拼音:
    rěn qì tūn shēng
    成語解釋:
    忍:忍耐。吞聲:有話不敢。形容受了氣而強自忍下;不出來。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魯齋郎》:“你不如休和他爭,忍氣吞聲罷!”
    28

    三寸不爛之舌

    成語拼音:
    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
    成語解釋:
    比喻會辯的口才。
    成語出處:
    元 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老兒放心,憑著我三寸不爛之舌,見了伍員,不怕他不來。”
    29

    三寸鳥,七寸嘴

    成語拼音:
    sān cùn niǎo,qī cùn zuǐ
    成語解釋:
    比喻會道(多用于諷刺)。
    成語出處:
    30

    三寸之舌

    成語拼音:
    sān cùn zhī shé
    成語解釋:
    比喻會辯的口才。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31

    一言難罄

    成語拼音:
    yī yán nán qìng
    成語解釋:
    罄:盡,完。形容事情曲折復雜,不是一句話清楚的
    成語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34回:“若再講他們色子場中,如何取巧弄詭之處,真正一言難罄,抑且掛一漏萬。”
    * 關于能說的成語 形容能說的成語 描述能說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