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能力的成語 (122個)
-
41
綽有余裕
- 成語拼音:
- chuò yǒu yú yù
- 成語解釋:
- 形容態度從容,不慌不忙的樣子。后也指能力、財力足夠而有剩余。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
-
42
獨當一面
- 成語拼音:
- dú dāng yī miàn
- 成語解釋:
- 單獨承擔或負責一個方面的重要工作。形容精神強干;有本事能力。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張良傳》:“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
43
精銳之師
- 成語拼音:
- jīng ruì zhī shī
- 成語解釋:
- 精銳:指軍隊裝備優良,戰斗力強;師:軍隊。指戰斗能力很強的部隊。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銚期傳》:“明公據山河之固,擁精銳之師,以順萬人思汗之心,則天下誰人不從?”
-
44
老弱殘兵
- 成語拼音:
- lǎo ruò cán bīng
- 成語解釋:
- 軍隊中年老、體弱、傷殘的士兵。指軍隊中喪失戰斗力的部分。也比喻年老體弱、能力很差的人。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2回:“城中無糧,可發老弱殘兵并婦人出降,彼必不為備,我即以兵繼百姓之后出攻之。”
-
45
熱情奔放
- 成語拼音:
- rè qíng bēn fàng
- 成語解釋:
- 充滿熱情的,充滿活力、首創精神或應變能力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46
倚草附木
- 成語拼音:
- yǐ cǎo fù mù
- 成語解釋:
- ①比喻依附有能力或權勢的人。②謂精靈倚托草木等物而成妖作怪。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回:“洪教頭道:‘大官人只因好習槍棒,往往流配軍人都來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槍棒教師,來投莊上,誘些酒食錢米。’”
-
47
半部論語
- 成語拼音:
- bàn bù lún yǔ
- 成語解釋:
- 舊時對儒學經典之一《論語》的夸贊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 成語出處: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七卷:“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
48
材優干濟
- 成語拼音:
- cái yōu gàn jǐ
- 成語解釋:
- 指才能優異,有干練的辦事能力。
- 成語出處:
- 《清史稿 高宗紀五》:“劉宗周、黃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優干濟。”
-
49
德才兼備
- 成語拼音:
- dé cái jiān bèi
- 成語解釋:
- 品德和能力都具備。兼備:都具備。
- 成語出處:
- 《元史 豐臧夢解傳》:“乃舉夢解才德兼備,宜擢清要,以展所蘊。”
-
50
昏聵無能
- 成語拼音:
- hūn kuì wú néng
- 成語解釋:
- 昏:眼睛看不清楚;聵:耳朵聽不清楚。眼花耳聾,沒有能力。比喻頭腦糊涂,沒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 成語出處:
-
51
精明能干
- 成語拼音:
- jīng míng néng gàn
- 成語解釋:
- 機靈聰明,辦事能力強。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 蘇弁傳》:“弁通學術,吏事精明,承延齡后,平賦緩役,略煩苛,人賴其寬。”
-
52
酒囊飯袋
- 成語拼音:
- jiǔ náng fàn dài
- 成語解釋:
- 囊:口袋。裝酒裝飯的口袋。喻指只會喝酒吃飯而毫無能力的人。
- 成語出處:
- 宋 陶岳《荊湖近事》:“馬氏奢僭,諸院王子仆從烜赫,文武之道,未嘗留意。時謂之酒囊飯袋。”
-
53
兼人之材
- 成語拼音:
- jiān rén zhī cái
- 成語解釋:
- 兼人:勝過人;材:通“才”,才能。超出一般人的才能。形容人能力強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8回:“一天到晚,忙了東又忙西,就是有兼人之材,恐怕亦辦不了。”
-
54
奇才異能
- 成語拼音:
- qí cái yì néng
- 成語解釋:
- 奇:少見的;異:特別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 成語出處:
- 唐 吳兢《貞觀政要 擇宮》:“臣愚豈敢不盡情,但今未見有~。”
-
55
任人宰割
- 成語拼音:
- rèn rén zǎi gē
- 成語解釋:
- 宰:殺;割:切。聽憑別人宰殺與欺辱,沒有反抗的能力
- 成語出處:
- 林語堂《機器與精神》:“中國之肯忍辱含垢,任人宰割,只以吞聲忍氣工夫對付,西人真不能望我們的項背。”
-
56
隨波漂流
- 成語拼音:
- suí bō piāo liú
- 成語解釋:
- 隨:跟從。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蕩。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著別人走
- 成語出處:
- 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泥滯茍且,沒而不覺,隨波漂流,與熛俱滅者亦甚眾多。”
-
57
隨波逐流
- 成語拼音:
- suí bō zhú liú
- 成語解釋:
- 隨:跟著;逐:追趕;追隨。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蕩。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是隨著別人走。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
58
興觀群怨
- 成語拼音:
- xìng guān qún yuàn
- 成語解釋:
- 興:聯想;觀:觀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認為讀《詩經》可以培養人的四種能力。后泛指詩的社會功能。
- 成語出處:
- 《論語 陽貨》:“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
59
降龍伏虎
- 成語拼音:
- xiáng lóng fú hǔ
- 成語解釋:
- 比喻有極大能力;能夠戰勝很強的對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難。
- 成語出處:
- 元 馬致遠《黃粱夢》:“出家人長生不老,煉藥修真,降龍伏虎,到大來悠哉也呵。”
-
60
心靈手巧
- 成語拼音:
- xīn líng shǒu qiǎo
- 成語解釋:
- 心和手都非常靈巧。形容能工巧匠在藝術構思和技藝手法方面的獨特能力。
- 成語出處: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棲真》:“香姐心靈手巧,一捻針線,就是不同的。”
* 關于能力的成語 形容能力的成語 描述能力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