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端正正的成語 (54個)
-
41
眉眼如畫
- 成語拼音:
- méi yǎn rú huà
- 成語解釋:
- 形容容貌端正秀麗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殿中少監馬君墓志》:“姆抱幼子立側,眉眼如畫,發漆黑,肌肉玉雪可念,殿中君也。”
-
42
文人無行
- 成語拼音:
- wén rén wú xíng
- 成語解釋:
- 喜歡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 成語出處:
- 明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文人無行,信乎?”
-
43
歪歪倒倒
- 成語拼音:
- wāi wāi dǎo dǎo
- 成語解釋:
- 不端正的樣子,形容行動不穩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歐陽山《三家巷》:“他把那些歪歪倒倒的柜子、架子、桌子、椅子都扶了起來。”
-
44
惡紫奪朱
- 成語拼音:
- wù zǐ duó zhū
- 成語解釋:
- 紫:古人認為紫是雜色;奪:亂;朱:大紅色,古人認為紅是正色。原指厭惡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勝正,以異端充正理。
- 成語出處:
- 《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
45
相貌堂堂
- 成語拼音:
- xiàng mào táng táng
- 成語解釋:
- 形容人的儀表端正魁梧。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四回:“御弟相貌堂堂,豐姿英俊,誠是天朝上國之男兒,南贍中華之人物。”
-
46
儀表堂堂
- 成語拼音:
- yí biǎo táng táng
- 成語解釋:
- 儀表:人的外表;風度;堂堂:儀容莊嚴大方的樣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風度威嚴。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魁梧奇偉,儀表堂堂。”
-
47
陽煦山立
- 成語拼音:
- yáng xù shān lì
- 成語解釋:
- 象太陽那樣暖和,象山岳那樣屹立。比喻人性格溫和,品行端正。
- 成語出處:
-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顏貌類》:“王君陽煦山立,宗廟器也。”
-
48
志高行潔
- 成語拼音:
- zhì gāo xíng jié
- 成語解釋:
- 志向美好高潔,品行端正嚴肅。指志向高遠,又能砥礪操行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羅蘭夫人傳》:“布列梭、布科、魯卡埃諸賢……年少氣銳,志高行潔。”
-
49
志潔行芳
- 成語拼音:
- zhì jié xíng fāng
- 成語解釋:
- 志向高潔,品行端正。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 張堪傳》:“年十六,受業長安,志美行厲,諸儒號曰圣童。”
-
50
整衣斂容
- 成語拼音:
- zhěng yī liǎn róng
- 成語解釋:
- 整理衣裳,端正儀容。
- 成語出處:
- 語出唐·白居易《琵琶行》:“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
51
鼻堊揮斤
- 成語拼音:
- bí è huī jīn
- 成語解釋:
- 揮舞斧頭削除鼻端之堊。比喻指正錯誤。
- 成語出處:
- 典出《莊子 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
-
52
詭雅異俗
- 成語拼音:
- guǐ yǎ yì sú
- 成語解釋:
- 和雅正相背,與常俗相違。謂異端邪說。
- 成語出處:
- 章炳麟《與人論文書》:“使奇耦之言,文章之議,日競于世,失其所以■(木敬),而詭雅異俗者據之,斯亦非足下之所懼邪!”
-
53
不治之癥
- 成語拼音:
- bù zhì zhī zhèng
- 成語解釋:
- 治不好的病、絕癥。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錯誤
- 成語出處:
- 魯迅《偽自由書 電的利弊》:“說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臟及心,已成不治之癥,即釋放亦不免于死云云。”
-
54
救偏補弊
- 成語拼音:
- jiù piān bǔ bì
- 成語解釋:
- 糾正偏向,補救弊端。
- 成語出處:
- 明·謝肇淛《五雜俎·事部》:“與其高談性命,而無益于用,不如救偏補弊,隨事干蠱,為有實效也。”
* 關于端端正正的成語 形容端端正正的成語 描述端端正正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