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立盟的成語 (6個)

    1

    歃血而

    成語拼音:
    shà xuè ér méng
    成語解釋:
    歃血:口含血。古代會者在嘴旁涂牲畜的血,表示誠意
    成語出處:
    《舊唐書·李道彥傳》:“諸將與之歃血而,赤辭信之。”
    2

    攻守同

    成語拼音:
    gōng shǒu tóng méng
    成語解釋:
    原指國與國之間訂約,戰時彼此聯合進攻或防衛。現多指壞人互相訂約,為掩蓋罪惡而一致行動。
    成語出處:
    清 梁啟超《中國外交方針私議》:“日本既與英結英日同,及日俄戰役方酣,又與韓結日韓攻守同。”
    3

    珠槃玉敦

    成語拼音:
    zhū pán yù dūn
    成語解釋:
    古代諸侯誓時用的器具。引申為訂約。
    成語出處:
    《周禮 天官 王府》:“合諸侯則供珠槃玉敦。”鄭玄注:“敦,槃類,珠玉以為飾。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合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珠槃以盛牛耳,尸者執之。”
    4

    海誓山

    成語拼音:
    hǎi shì shān méng
    成語解釋:
    指著山、海發誓;訂約。表示要象高山大海一樣永恒不變。多指男女相愛相許時的誓約。誓:誓言;約。也作“山海誓”。
    成語出處:
    宋 辛棄疾《南鄉子 贈妓》詞:“別淚沒些些,海誓山總是賒。”
    5

    口血未干

    成語拼音:
    kǒu xuè wèi gān
    成語解釋:
    古時訂約,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訂約不久就毀約。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九年》:“與大國,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6

    執牛耳

    成語拼音:
    zhí niú ěr
    成語解釋:
    古代諸侯訂約,要割牛耳歃血,由主國的代表拿著盛牛耳朵的盤子。故稱主國為執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權威的地位。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十七年》:“諸侯,誰執牛耳?”
    * 關于立盟的成語 形容立盟的成語 描述立盟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