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知道的成語 (258個)

    101

    燕雀豈雕鶚志

    成語拼音:
    yàn què qǐ zhī diāo è zhì
    成語解釋: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英雄人物的志向。同“燕雀安鴻鵠志”。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燕雀豈雕鶚志,頑童不解老仙機。”
    102

    月暈而風

    成語拼音:
    yuè yùn ér fēng
    成語解釋:
    月暈:月亮周圍出現的光環。月亮出現光環,就是要刮風的征候。比喻見到一點跡象就能它的發展趨向。
    成語出處:
    宋 蘇洵《辨奸論》:“乃能見微而著,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之。”
    103

    錯就改

    成語拼音:
    zhī cuò jiù gǎi
    成語解釋:
    自己錯了就立即改正
    成語出處:
    王朔《劉慧芳》:“我這人缺點很多,錯就改便是其中之一。”
    104

    而故犯

    成語拼音:
    zhī ér gù fàn
    成語解釋:
    故:故意。不對,卻故意違犯
    成語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19卷:“問:‘一切含靈具佛性,既有佛性,為什么卻撞入驢胎馬腹?’師曰:‘而故犯。’”
    105

    法犯法

    成語拼音:
    zhī fǎ fàn fǎ
    成語解釋:
    法律;卻違反法律。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爺!法犯法!”
    106

    過必改

    成語拼音:
    zhī guò bì gǎi
    成語解釋:
    了過錯;必定改正。
    成語出處:
    南朝 梁 周興嗣《千字文》:“過必改,得能莫忘。”
    107

    難而退

    成語拼音:
    zhī nán ér tuì
    成語解釋:
    困難就退卻下來。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軍志曰:‘允當則歸。’又曰:‘難而退。’”
    108

    情不報

    成語拼音:
    zhī qíng bù bào
    成語解釋:
    情況而不報告,特指沒有犯罪的人主動地或被動地對當局隱匿別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為
    成語出處:
    古華《芙蓉鎮》第三章:“情不報者,與壞人同罪。”
    109

    眾所共

    成語拼音:
    zhòng suǒ gòng zhī
    成語解釋:
    眾:很多人。大家普遍的。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 大學三》:“雖十目視十手指眾所共之處,亦自七顛八倒了,更如何地謹獨。”
    110

    無不盡

    成語拼音:
    zhī wú bù jìn
    成語解釋:
    凡是的沒有不盡說的。形容發表意見毫無保留
    成語出處:
    《魏書·李沖傳》:“沖竭忠奉上,無不盡,出入憂勤,形于顏色。”
    111

    無不言,言無不盡

    成語拼音: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jìn
    成語解釋:
    的就說,要說就毫無保留。
    成語出處:
    宋 司馬光《序》:“無不言,言無不盡,如獻可者,于其職業,可謂無所愧負矣。”
    112

    之非艱,行之惟艱

    成語拼音:
    zhī zhī fēi jiān,xíng zhī wéi jiān
    成語解釋:
    惟:是。它并不難,去做它就難了
    成語出處:
    《尚書·說命中》:“非之艱,行之惟艱。”
    113

    之非難,行之不易

    成語拼音:
    zhī zhī fēi nán,xíng zhī bù yì
    成語解釋:
    它并不難,去做它就難了
    成語出處:
    唐·徐賢妃《諫太宗息兵罷役疏》:“唯恐之非難,行之不易,志驕于業泰,體逸于時安。”
    114

    足無求

    成語拼音:
    zhī zú wú qiú
    成語解釋:
    滿足就不會有過多的貪求
    成語出處:
    晉·葛洪《神仙傳》:“車服咸儀,足無求。”
    115

    底細

    成語拼音:
    bù zhī dǐ xì
    成語解釋:
    人或事情的內情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7回:“我也不底細。”
    116

    凡幾

    成語拼音:
    bù zhī fán jǐ
    成語解釋:
    凡:總共。不一共有多少。指同類的事物很多。
    成語出處:
    清 顧炎武《錢糧論上》:“其逃亡或自盡者,又不凡幾也。”
    117

    何許人

    成語拼音:
    bù zhī hé xǔ rén
    成語解釋:
    許:處所。不是哪里人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逸民傳》:“漢陰老父者,不何許人也。”
    118

    去向

    成語拼音:
    bù zhī qù xiàng
    成語解釋:
    到哪里去了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宣王問曰:‘如今紅衣小兒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去向。’”
    119

    其詳

    成語拼音:
    bù zhī qí xiáng
    成語解釋:
    他的詳細情況。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聞,不其詳。”
    120

    所措

    成語拼音:
    bù zhī suǒ cuò
    成語解釋:
    措:安置;處理。不怎么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慌的狀態。也作“莫所措”、“未所措”。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諸葛恪傳》:“皇太子以丁酋踐尊號,哀喜交并,不所措。”
    * 關于知道的成語 形容知道的成語 描述知道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