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眼睛的成語 (198個)

    121

    耳視目聽

    成語拼音:
    ěr shì mù tīng
    成語解釋:
    用耳朵看,用聽。三代道家荒唐地認為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成語出處: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122

    耳聞目染

    成語拼音:
    ěr wén mù rǎn
    成語解釋:
    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成語出處:
    叢維熙《北國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時候在巴黎耳聞目染的結果,愛情比同齡的年輕人要早醒得多。”
    123

    耳習目染

    成語拼音:
    ěr xí mù rǎn
    成語解釋:
    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成語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長在北平,耳習目染的和旗籍人學了許多規矩禮路。”
    124

    蜂目豺聲

    成語拼音:
    fēng mù chái shēng
    成語解釋:
    象蜂,聲音象豺。形容壞人的面貌聲音。
    成語出處:
    左丘明《左傳 文公元年》:“蜂目而豺聲,忍人也。”
    125

    煩心倦目

    成語拼音:
    fán xīn juàn mù
    成語解釋:
    煩:煩躁,煩惱;倦:厭倦。煩悶的心情,倦怠的
    成語出處: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三折:“閑對著綠樹青山,消遣我煩心倦目,潛入那水國漁鄉,早跳出龍潭虎穴。”
    126

    伈伈睍睍

    成語拼音:
    fù xīn qǔ tū
    成語解釋:
    伈伈xǐn:小心恐懼的樣子。睍睍xiàn:也作“伣伣”,不敢睜大的樣子。小心害怕或低聲下氣的樣子。唐·韓愈《祭鱷魚文》:“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耶?”《明史·鄒智傳》:“及與議事,又唯諾惟謹,伈伈伣伣,若有所不敢,
    成語出處:
    唐·韓愈《祭鱷魚文》:“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為吏民羞,以偷活于此邪?”
    127

    飛蠅垂珠

    成語拼音:
    fēi yíng chuí zhū
    成語解釋:
    垂:掛下。前像有群蠅飛動,串珠垂掛。比喻昏花
    成語出處:
    《舊唐書·白居易傳》:“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發早衰白,瞀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者,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之所致。”
    128

    刮目而視

    成語拼音:
    guā mù ér shì
    成語解釋:
    刮目:擦拭,指去掉老看法。去掉舊的看法,用新光去看待
    成語出處:
    李脃人《暴風雨前》第五部分:“田老兄那么親切的拍著他的膀膊道:‘士三日不見,當刮目而視,吾子有焉!’”
    129

    高睨大談

    成語拼音:
    gāo nì dà tán
    成語解釋:
    睨:視。看著上面,在發議論。形容舉動言論氣慨不凡。
    成語出處:
    漢 張衡《應間》:“方將師天老而友地典,與之乎高睨而大談。”
    130

    高視闊步

    成語拼音:
    gāo shì kuò bù
    成語解釋:
    向上看邁大步走路。形容氣概不凡。也形容傲慢看不起人的神氣。
    成語出處:
    漢魏 劉楨《隋書 盧思道傳》:“俄而抵掌揚眉,高視闊步。”
    131

    甘心瞑目

    成語拼音:
    gān xīn míng mù
    成語解釋:
    瞑目:閉上,指死去。心甘情愿,死了也不遺憾。
    成語出處:
    《后漢書·馬授傳》:“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愿,甘心瞑目。”
    132

    回瞋作喜

    成語拼音:
    huí chēn zuò xǐ
    成語解釋:
    瞋:發怒時瞪大。由發怒轉為高興
    成語出處: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徐氏一見知心人,回瞋作喜。”
    133

    炯炯有神

    成語拼音:
    jiǒng jiǒng yǒu shén
    成語解釋:
    炯炯:明亮的樣子。形容明亮有神。
    成語出處:
    晉 潘岳《秋興賦》:“登春臺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
    134

    曠若發矇

    成語拼音:
    kuàng ruò fā méng
    成語解釋:
    曠:開朗;矇:失明。前突然開朗。比喻人頭腦開竅,明達起來
    成語出處:
    三國·魏·應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閑者此游,喜歡無量,登芒濟河,曠若發矇。”
    135

    曠若發蒙

    成語拼音:
    kuàng ruò fā méng
    成語解釋:
    曠:空曠;開闊。蒙:失明。前突然開闊明朗,好像雙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見了東西。亦比喻使人頭腦忽然開竅,明達起來。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應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閑者此游,喜歡無量,登芒濟河,曠若發蒙。”
    136

    臨去秋波

    成語拼音:
    lín qù qiū bō
    成語解釋:
    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明澈。臨走時的回眸一盼。形容別情依依。
    成語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便是鐵石人也意惹情牽。”
    137

    狼貪虎視

    成語拼音:
    láng tān hǔ shì
    成語解釋:
    象狼一樣貪婪,象老虎一樣睜大盯著。比喻野心很大。
    成語出處:
    清·洪昇《長生殿·陷關》:“狼貪虎視威風大,鎮漁陽兵雄將多。待長驅直把淆函破,奏凱日齊聲唱歌。”
    138

    兩葉掩目

    成語拼音:
    liǎng yè yǎn mù
    成語解釋:
    如同兩片樹葉遮住了。比喻受到蒙蔽而對事物分辨不清楚。
    成語出處:
    北齊·劉晝《劉子新論·專學》:“夫兩葉掩目,則冥然無睹;雙珠填耳,必寂然無聞。”
    139

    目不別視

    成語拼音:
    mù bù bié shì
    成語解釋:
    不往別處看。形容精神集中,專心致志。亦作“目不旁視”。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8回:“因見他姐妹們說笑,便自己走至階下竹前,挖心搜膽的,耳不旁聽,目不別視。”
    140

    目不給賞

    成語拼音:
    mù bù gěi shǎng
    成語解釋:
    來不及觀賞。形容景物優美繁多。
    成語出處:
    清·戴名世《雁蕩記》:“環左右前后而列者,爭奇獻怪,目不給賞。”
    * 關于眼睛的成語 形容眼睛的成語 描述眼睛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