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目面的成語 (15個)
-
1
面目可憎
- 成語拼音:
- miàn mù kě zēng
- 成語解釋:
- 面目:面貌;可憎:令人厭惡。相貌丑陋;令人厭惡。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
-
2
本來面目
- 成語拼音:
- běn lái miàn mù
- 成語解釋:
- 本來:原來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語;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來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宋 蘇軾《老人行》詩:“一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面目常如故。”
-
3
面目猙獰
- 成語拼音:
- miàn mù zhēng níng
- 成語解釋:
- 猙獰:面目兇惡。形容面目兇狠可怕。亦作“面貌猙獰”、“猙獰面目”。
- 成語出處:
- 清·吳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還有兩人……都是身材驕健,面目猙獰。”
-
4
廬山真面目
- 成語拼音:
- lú shāng zhēn miàn mù
- 成語解釋:
- 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廬山的真實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來面目。
- 成語出處:
- 宋 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5
面目黧黑
- 成語拼音:
- miàn mù lí hēi
- 成語解釋:
- 黧:黑。面貌黑黃色。形容憔悴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黃帝》:“年老力弱,面目黧黑。”
-
6
面目黎黑
- 成語拼音:
- miàn mù lí hēi
- 成語解釋:
- 面貌黑黃色。形容憔悴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手足胼胝,面目黎黑。”
-
7
面目犁黑
- 成語拼音:
- miàn mù lí hēi
- 成語解釋:
- 面貌黑黃色。形容憔悴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愧色。”
-
8
廬山面目
- 成語拼音:
- lú shān miàn mù
- 成語解釋:
- 廬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來面目
- 成語出處:
- 清 段雪亭《遺稿例言》:“茍非自作聰明,即欲省其鉛槧,致令廬山面目,漸失其真。”
-
9
面目全非
- 成語拼音:
- miàn mù quán fēi
- 成語解釋:
- 面目:樣子;非:不是。樣子跟從前完全不同。形容變化大得很。
- 成語出處: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陸判》:“濯之,盆水盡赤。舉首則面目全非,又駭極。”
-
10
面目一新
- 成語拼音:
- miàn mù yī xīn
- 成語解釋:
- 一下子出現了嶄新的面貌。
- 成語出處: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 內山完造作序》:“似乎大抵受著英國的什么人做的《支那人氣質》的影響,但到近來,卻也有了面目一新的結論了。”
* 關于目面的成語 形容目面的成語 描述目面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