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疏遠的成語 (23個)
-
1
疏不謀親
- 成語拼音:
- shū bù móu qīn
- 成語解釋:
- 疏:疏遠;謀:圖謀,營求。關系疏遠者不會去離間關系親近的
- 成語出處:
- 漢·劉向《說苑·臣術》:“臣聞之,賤不謀貴,外不謀內,疏不謀親。”
-
2
以疏間親
- 成語拼音:
- yǐ shū jiàn qīn
- 成語解釋:
- 指關系疏遠的人離間關系親近的人。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三年》:“遠間親唐 孔穎達疏:“齊東郭偃、棠無咎專崔氏之政,而侮崔成、崔強,是疏遠而間親戚也。”
-
3
日遠日疏,日親日近
- 成語拼音:
- rì yuǎn rì shū,rì qīn rì jìn
- 成語解釋:
- 疏:疏遠;近:親近。不經常在一起就日益疏遠,經常在一起就日益親近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自古道:‘日遠日疏,日親日近。’”
-
4
疏不間親
- 成語拼音:
- shū bù jiàn qīn
- 成語解釋:
- 間:離間。關系疏遠者不參與關系親近者的事。
- 成語出處:
-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三卷:“卑不謀尊,疏不間親。”
-
5
遠不間親
- 成語拼音:
- yuǎn bù jiàn qīn
- 成語解釋:
- 間:離間。關系疏遠者不參與關系親近者的事。
- 成語出處:
- 《管子 五輔》:“夫然,則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殺君,賤不逾貴,少不凌長,遠不間親,新不間舊,小不加大,淫不破義。凡此八者,禮之經也。”
-
6
親不隔疏
- 成語拼音:
- qīn bù gé shū
- 成語解釋:
- 親:親近的人;疏:疏遠的人。親近的人不會被疏遠的人隔開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0回:“你這么個明白人,難道連‘親不隔疏,后不譖先’也不知道?”
-
7
禮賢遠佞
- 成語拼音:
- lǐ xián yuǎn nìng
- 成語解釋:
- 禮:表示敬意;遠:疏遠;佞:善于運用花言巧語獻媚的人。敬重有才德的人,遠離巧言獻媚的人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0回:“趙盾等屢屢進諫,勸靈公禮賢遠佞,勤政親民。”
-
8
內疏外親
- 成語拼音:
- nèi shū wài qīn
- 成語解釋:
- 疏:疏遠;親:親密。內心疏遠,表面親近。指不是真心待人
- 成語出處:
-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二卷:“曾子曰:‘內疏而外親。’”
-
9
疏親慢友
- 成語拼音:
- shū qīn màn yǒu
- 成語解釋:
- 疏:疏遠;慢:怠慢。疏遠親戚,怠慢朋友
- 成語出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1回:“不獨疏親慢友,種種驕傲,并將糟糠之情也置度外。”
-
10
親賢遠佞
- 成語拼音:
- qīn xián yuǎn nìng
- 成語解釋:
- 佞:巧言諂媚的人。親近有才能的賢人,疏遠阿諛奉承的小人。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順宗實錄》第三卷:“爾其尊師重傅,親賢遠佞,非禮勿賤,非義勿行。”
-
11
秦越肥瘠
- 成語拼音:
- qín yuè féi jí
- 成語解釋:
- 秦越兩地相去遙遠。比喻疏遠隔膜,各不相關。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爭臣論》:“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
12
不即不離
- 成語拼音:
- bù jí bù lí
- 成語解釋:
- 即:靠近;離:疏遠。既不親近也不疏遠。本是佛教用語;后用來指對待別人的態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遠。也用來表示差不離、不離譜(兒)。
- 成語出處:
- 《圓覺經》上卷:“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做夢。”
-
13
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 成語拼音:
- huì ěr zhūn zhūn,tīng wǒ miǎo miǎo
- 成語解釋:
- 教誨不倦的樣子。藐藐:疏遠的樣子。講的人不知疲倦,聽的人若無其事。形容徒費唇舌。
- 成語出處:
- 《詩 大雅 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
14
侯門如海
- 成語拼音:
- hóu mén rú hǎi
- 成語解釋:
- 侯門:舊指顯貴人家;海:形容深。侯門象大海那樣深邃。比喻舊時相識的人,后因地位懸殊而疏遠隔絕。
- 成語出處:
- 唐 崔郊《贈女婢》詩:“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
15
侯門似海
- 成語拼音:
- hóu mén sì hǎi
- 成語解釋:
- 王公貴族的門庭像大海那樣深遂。舊時豪門貴族、官府的門禁森嚴,一般人不能輕易進入。也比喻舊時相識的人,后因地位懸殊而疏遠。
- 成語出處:
- 唐·崔郊《贈去婢》:“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中;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
16
胡越同舟
- 成語拼音:
- hú yuè tóng zhōu
- 成語解釋:
- 猶言吳越同舟。謂關系疏遠者,同處危難則相互救助。語本宋蘇軾《大臣論下》:“故曰同舟而遇風,則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 成語出處:
- 語出宋·蘇軾《大臣論下》:“故曰同舟而遇風,則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
17
葭莩之親
- 成語拼音:
- jiā fú zhī qīn
- 成語解釋:
- 葭莩:蘆葦桿內壁的薄膜。比喻關系疏遠的親戚。
- 成語出處:
- 《漢書·中山靖王傳》:“今群臣非有葭莩之親。”
-
18
孽子孤臣
- 成語拼音:
- niè zǐ gū chén
- 成語解釋:
- 被疏遠、孤立的臣子與失寵的庶子。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二○回:“雖然事有前定,無可奈何,但孽子孤臣,義夫節婦,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委得的。”
-
19
貧賤親戚離,富貴他人合
- 成語拼音:
- pín jiàn qīn qī lí,fù guì tā rén hé
- 成語解釋:
- 他人:外人;合:聚合。貧賤時親朋戚友都疏遠你,富貴時素不相識的人都會來巴結你。指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22卷:“有句古詩說得好,道是:‘貧賤親戚離,富貴他人合。’賈似道做了國戚,朝廷恩寵曰隆,那一個不趨奉他?”
-
20
慶吊不行
- 成語拼音:
- qìng diào bù xíng
- 成語解釋:
- 慶:賀喜;吊:吊唁。不予賀喜、吊唁。原指不與人來往。后形容關系疏遠。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荀爽傳》:“爽遂耽思經書,慶吊不行,征命不應。”
* 關于疏遠的成語 形容疏遠的成語 描述疏遠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