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然然的成語 (329個)

    141

    不群

    成語拼音:
    chāo rán bù qún
    成語解釋:
    超脫于世俗之外。不與眾人合群。《清史稿·吳文溥傳》:“[吳文溥]其為人有韜略,超不群,能作蘇門長嘯。”
    成語出處:
    《清史稿·吳文溥傳》:“[吳文溥]其為人有韜略,超不群,能作蘇門長嘯。”
    142

    而笑

    成語拼音:
    chǎn rán ér xiào
    成語解釋:
    :笑的樣子。高興地笑起來。
    成語出處:
    《莊子·達生》:“桓公……囅而笑。”
    143

    絕俗

    成語拼音:
    chāo rán jué sú
    成語解釋: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謂遠過于尋常之輩。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方之古賢,實有倫序,采之于今,超絕俗,誠社稷之蓍龜,大漢之棟甍。”宋·陸游《與姜特立書》:“《繭庵記》及《初營》、《落成》二詩,大老手筆,超絕俗。”
    成語出處:
    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方之古賢,實有倫序,采之于今,超絕俗,誠社稷之蓍龜,大漢之棟甍。”
    144

    象外

    成語拼音:
    chāo rán xiàng wài
    成語解釋:
    以:用法等同“于”。超脫于物象以外。指詩文的意境雄渾、超脫。也比喻置身世外,脫離現實的空想。
    成語出處:
    唐·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145

    一新

    成語拼音:
    càn rán yī xīn
    成語解釋:
    :耀眼的光彩。耀眼的光彩,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
    成語出處:
    《宣和書譜·行書六》:“正夫以精忠相與圖回至治,其所以持盈守成,而熙豐之盛德美意,燦一新,正夫其有力焉。”
    146

    自逸

    成語拼音:
    chāo rán zì yì
    成語解釋:
    超脫世事,安閑快樂。
    成語出處:
    漢·袁紹《與公孫瓚書》:“故為薦書懇惻,冀可改悔,而足下超自逸,矜其威詐,謂天罔可吞,豪雄可滅。”
    147

    自引

    成語拼音:
    chāo rán zì yǐn
    成語解釋:
    謂超脫世事,自動引退。晉·陸機《豪士賦序》:“借使伊人,頗覽天道。知盡不可益,盈難久持。超自引,高揖而退。”
    成語出處:
    晉·陸機《豪士賦序》:“借使伊人,頗覽天道。知盡不可益,盈難久持。超自引,高揖而退。”
    148

    處之綽

    成語拼音:
    chǔ zhī chuò rán
    成語解釋:
    處:對待;綽:寬裕舒緩的樣子。形容對待困難或緊急情況能顯得從容坦
    成語出處:
    宋·程頤《明道先生行狀》:“人皆病于拘礙,而先生處之綽。”
    149

    處之泰

    成語拼音:
    chǔ zhī tài rán
    成語解釋:
    處:處理;對待;之:代詞。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不慌不忙;沉著鎮定。也指對事情無動于衷。也作“泰處之”。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宋 朱熹注:“顏子之貧如此,而處之泰,不以害其樂。”
    150

    處之晏

    成語拼音:
    chǔ zhī yàn rán
    成語解釋:
    :平靜的樣子。指遇到困難或緊急情況沉著鎮定的樣子
    成語出處:
    宋·秦觀《圓通禪師行狀》:“事雖交至錯出,處之晏。”
    151

    道貌岸

    成語拼音:
    dào mào àn rán
    成語解釋:
    道貌:正經;嚴肅的外貌;岸:高傲;嚴肅的樣子。形容神態莊重;外貌嚴肅正經。現多用于諷刺故作正經表里不一的偽君子。也作“岸道貌”。
    成語出處: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成仙》:“道貌岸。”
    152

    措施

    成語拼音:
    duàn rán cuò shī
    成語解釋:
    :果斷堅決。堅決果斷的解決方法
    成語出處:
    羅廣斌《紅巖》第17章:“必要時,將采取斷措施,嚴厲處置害群之馬!”
    153

    處之

    成語拼音:
    dàn rán chǔ zhī
    成語解釋:
    :不經心;不在意;處:處理;對待。用漫不經心的態度對待事物。
    成語出處:
    劉心武《鐘鼓樓》第五章:“嵇志滿對詹麗穎的出現淡處之。”
    154

    處置

    成語拼音:
    duàn rán chǔ zhì
    成語解釋:
    :果斷堅決;處置:處理。堅決果斷的解決方法
    成語出處:
    羅廣斌《紅巖》第八章:“大敵當前,只能斷處置。”
    155

    無存

    成語拼音:
    dàng rán wú cún
    成語解釋:
    。原有的物體像被洗涮掉一樣完全不復存在。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毀壞或失去。
    成語出處:
    唐 白居易《議碑碣詞賦》:“著誠去偽,小疵小弊,蕩無遺矣。”
    156

    置之

    成語拼音:
    dàn rán zhì zhī
    成語解釋:
    很冷淡地放在一旁。形容毫不在意。
    成語出處: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不過他經的大風大浪太多,雖未到寵辱不驚,名利皆忘的境地,卻已能不動聲色,淡置之。”
    157

    防患于未

    成語拼音:
    fáng huàn yú wèi rán
    成語解釋:
    患:災禍;未:沒有這樣,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禍害于尚未發生之前。
    成語出處:
    《周易 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樂府詩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
    158

    防禍于未

    成語拼音:
    fáng huò yú wèi rán
    成語解釋:
    防止禍患于萌發之前。
    成語出處:
    《漢書 外戚傳下 孝成趙皇后》:“事不當時固爭,防禍于未。”
    159

    大怒

    成語拼音:
    fú rán dà nù
    成語解釋:
    :惱怒地。形容人十分惱怒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四卷:“荊公看罷,艴大怒。”
    160

    而返

    成語拼音:
    fèi rán ér fǎn
    成語解釋:
    :形容疑慮消除。原指怒氣消失;恢復常態。現指敗興而歸。
    成語出處:
    莊周《莊子 德充符》:“我拂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而反。”
    * 關于然然的成語 形容然然的成語 描述然然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