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烈士的成語 (8個)

    1

    暮年,壯心不已

    成語拼音:
    liè shì mù nián,zhuàng xīn bù yǐ
    成語解釋:
    :志向遠大的英雄。已:停止,衰減。英雄到了晚年,壯志雄心并不衰減。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暮年,壯心不已。”
    2

    徇名

    成語拼音:
    liè shì xùn míng
    成語解釋:
    忠貞義為保全名譽而獻出生命。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貪夫徇財,徇名,夸者死權,眾庶馮生。”
    3

    忠臣

    成語拼音:
    zhōng chén liè shì
    成語解釋:
    指忠義剛的臣子
    成語出處:
    《隋書·李文博傳》:“每讀書至治亂得失、忠臣,未嘗不反復吟玩。”
    4

    唾壺擊缺

    成語拼音:
    tuò hú jī quē
    成語解釋:
    亦作“唾壺敲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王處仲(王敦)每酒后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后以“唾壺擊缺”或“唾壺敲缺”形容心情憂憤或感情激昂。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王處仲(王敦)每酒后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5

    雍門刎首

    成語拼音:
    yōng mén wěn shǒu
    成語解釋:
    相傳越軍至齊境,雍門子狄聞之,刎頸而死。越軍知之,曰:“齊王有臣鈞如雍門子狄,擬使越社稷不血食。”遂引軍而退。齊王葬雍門以上卿之禮。見漢劉向《說苑·立節》。后用為忠君的典實。
    成語出處:
    相傳越軍至齊境,雍門子狄聞之,刎頸而死。越軍知之,曰:“齊王有臣鈞如雍門子狄,擬使越社稷不血食。”遂引軍而退。齊王葬雍門以上卿之禮。見漢劉向《說苑·立節》。
    6

    不避斧鉞

    成語拼音:
    bù bì fǔ yuè
    成語解釋:
    斧鉞: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鉞之類的兵器。形容將英勇無畏,或忠義不屈。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趙充國傳》:“愚臣伏計孰甚,不敢避斧鉞之誅,昧死陳愚,唯陛下省察。”
    7

    金鼓齊鳴

    成語拼音:
    jīn gǔ qí míng
    成語解釋:
    金鼓:古時軍隊演習、作戰時用以助軍威、壯聲勢的金鐘和戰鼓。金鐘戰鼓一齊鳴響。形容戰斗激氣高昂。
    成語出處: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二年》:“金鼓以聲氣也。”
    8

    懸門抉目

    成語拼音:
    xuán mén jué mù
    成語解釋:
    春秋時,吳國大夫伍員勸吳王夫差拒絕越國求和,夫差聽信讒言,不從忠告,反賜之劍命自殺。伍員臨死,曰:“樹吾墓上以梓,令可為器。抉吾眼置之吳東門,以觀越之滅吳也。”見《史記·吳太伯世家》。后以“懸門抉目”為殉國的典故。
    成語出處:
    春秋時,吳國大夫伍員勸吳王夫差拒絕越國求和,夫差聽信讒言,不從忠告,反賜之劍命自殺。伍員臨死,曰:“樹吾墓上以梓,令可為器。抉吾眼置之吳東門,以觀越之滅吳也。”見《史記·吳太伯世家》。
    * 關于烈士的成語 形容烈士的成語 描述烈士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