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液體的成語 (10個)
-
1
滴水成凍
- 成語拼音:
- dī shuǐ chéng dòng
- 成語解釋:
- 滴:液體一點點落下;凍:凝結成冰。水滴下去就結成冰。形容天氣十分寒冷
- 成語出處:
- 宋·錢易《南部新書》:“嚴冬冱寒,滴水成凍。”
-
2
滾湯澆雪
- 成語拼音:
- gǔn tāng jiāo xuě
- 成語解釋:
- 滾:液體沸騰;湯:開水。沸水倒在冰雪上,雪很快就溶化。形容極為容易,必然成功
- 成語出處: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40回:“那一肚皮家里懷來的惡意,如滾湯澆雪一般……心中把那惱怒都又變了可憐。”
-
3
滾湯潑雪
- 成語拼音:
- gǔn tāng pō xuě
- 成語解釋:
- 滾:液體沸騰;湯:開水。沸水倒在冰雪上,雪很快就溶化。形容極為容易
- 成語出處:
- 清·石玉昆《續小五義》第124回:“這一場大戰,只殺得天翻地覆,滾湯潑雪,轉眼間尸橫滿地,血水直流。”
-
4
隳肝瀝膽
- 成語拼音:
- huī gān lì dǎn
- 成語解釋:
- 隳:毀壞;瀝:液體往下滴。比喻待人忠心耿耿,赤誠無比。
- 成語出處:
- 唐·元稹《上裴度相公書》:“宰物者雖朝許之以綸誥,暮許之以專席,厚則厚矣,遽責有隳肝瀝膽同廝養之用力,亦難哉!”
-
5
寒底撈月
- 成語拼音:
- jǐng dǐ lāo yuè
- 成語解釋:
- 撈:從液體中取物。從井底撈月亮。比喻做事白費力氣,根本達不到目的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馬陵道》:“我若今日見你呵,將你活剁做兩三截,你要活時恰似井底撈明月。”
-
6
淋淋漓漓
- 成語拼音:
- lín lín lí lí
- 成語解釋:
- 液體濕濕地淌下,指流滴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9回:“那婦人方才從缸里爬得出來,頭臉都吃磕破了,下半截淋淋漓漓都拖著酒漿。”
-
7
盆傾甕倒
- 成語拼音:
- pén qīng wèng dǎo
- 成語解釋:
- 盆甕都傾倒過來。形容水、酒等液體急速下瀉
- 成語出處: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58回:“眾人盆傾甕倒向口中亂灌,都有了半酣光景,定要珍珠串唱曲子。”
-
8
盆傾甕瀽
- 成語拼音:
- pén qīng wèng jiǎn
- 成語解釋:
- 瀽:倒。盆甕都傾倒過來。形容水、酒等液體急速下瀉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一折:“如今下盆傾甕瀽的大雨,可也不怕,看有什么人來。”
-
9
水滴石穿
- 成語拼音:
- shuǐ dī shí chuān
- 成語解釋:
- 滴:液體一點一點地往下落;穿:破;透。指水一滴一滴不斷地往下落;把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斷努力;事情自然會成功。
- 成語出處: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筆判云:‘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
10
挹彼注茲
- 成語拼音:
- yì bǐ zhù zī
- 成語解釋:
- 挹:舀,汲取;彼:那個;注:灌;茲:這個。把液體從一個容器中舀出,倒入另一個容器。引伸為以有余來彌補不足。
- 成語出處:
- 《詩經·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
* 關于液體的成語 形容液體的成語 描述液體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