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法紀的成語 (12個)
-
1
敗法亂紀
- 成語拼音:
- bài fǎ luàn jì
- 成語解釋:
- 敗:毀壞,摧殘;亂紀:破壞法紀。敗壞法令,擾亂紀律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袁紹傳》:“便放志專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敗法亂紀,坐召三臺,專制朝政。”
-
2
弁髦法紀
- 成語拼音:
- biàn máo fǎ jì
- 成語解釋:
- 弁:黑布帽子;髦:兒童眉際的垂發;弁髦:蔑視,拋棄。指蔑視拋棄法令和紀律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45回:“設立籌安會事務所,傳布種種印刷物,實屬弁髦法紀,罪不容誅。”
-
3
目無法紀
- 成語拼音:
- mù wú fǎ jì
- 成語解釋:
- 不把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為,無法無天
- 成語出處:
- 巴金《家》:“今天要檢查日貨,明天又捉商人游街,簡直目無法紀。”
-
4
正身明法
- 成語拼音:
- zhèng shēn míng fǎ
- 成語解釋:
- 端正自身,嚴明法紀。
- 成語出處:
- 《晉書 元帝紀》:“二千石令長當袛奉舊憲,正身明法,抑齊豪強,存恤孤獨,隱實戶口,勸課農桑。”
-
5
徇私枉法
- 成語拼音:
- xùn sī wǎng fǎ
- 成語解釋:
- 遷就私情而違反法紀。
- 成語出處:
- 王朔《人莫予毒》:“再說我們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難道我會徇私枉法?”
-
6
無法無天
- 成語拼音:
- wú fǎ wú tiān
- 成語解釋:
- 法:法紀;天:天理。舊指不顧國法和天理;任意干壞事。現多形容違法亂紀;不受管束。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珍大奶奶是個老實頭,個個人都叫他養得無法無天的。”
-
7
頓綱振紀
- 成語拼音:
- dùn gāng zhèn jì
- 成語解釋:
- 整頓朝綱,重振法紀。
- 成語出處:
- 《資治通鑒·周顯王四十八年》:“夫賢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頓綱振紀。”胡三省注:“頓,謂整頓。”
-
8
綱紀廢弛
- 成語拼音:
- gāng jì fèi chí
- 成語解釋:
- 綱:政綱。紀:法紀。廢弛:頹廢松弛。國家的政綱、法紀、秩序松弛不振。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朝政崩壞,綱紀廢弛,危亡之禍,不隧如發。”
-
9
恩深法馳
- 成語拼音:
- ēn shēn fǎ chí
- 成語解釋:
- 馳:廢弛。因恩情深厚關系密切而不執行法紀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4回:“乃恩深法馳,背道寒盟,瘏口罔聞,剖心難諒。”
-
10
匕鬯無驚
- 成語拼音:
- bǐ chàng wú jīng
- 成語解釋:
- 形容法紀嚴明,無所驚擾。同“匕鬯不驚”。
- 成語出處:
- 黃遠庸《彈劾案與新內閣》:“吾曹固甚望此震爍中外,匕鬯無驚之新閣出現者也。”
-
11
方命圮族
- 成語拼音:
- fāng mìng pǐ zú
- 成語解釋:
- 方命:違命;圮族:危害族人。指不遵從法紀命令,危害同族的人。比喻民族敗類
- 成語出處:
- 《尚書·堯典》:“吁!咈哉,方命圮族。”
-
12
謀為不軌
- 成語拼音:
- móu wéi bù guǐ
- 成語解釋:
- 指準備做違反法紀的事或搞叛亂活動。
- 成語出處:
- 《魏書 任城王澄傳》:“適得陽平表曰:穆泰謀為不軌,招誘宗室。”
* 關于法紀的成語 形容法紀的成語 描述法紀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