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沒有的成語 (1446個)

    901

    匹馬單槍

    成語拼音:
    pǐ mǎ dān qiāng
    成語解釋:
    原指打仗時一個人上陣。現比喻行動人幫助。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元《景德傳燈錄 汝州南院和尚》:“問:‘匹馬單槍來時如何?’師曰:‘待我斫棒。’”
    902

    平平安安

    成語拼音:
    píng píng ān ān
    成語解釋:
    事故,危險
    成語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28回:“令兄還在丁公館里,和丁成同榻宿了一宵,平平安安的回來。”
    903

    平平靜靜

    成語拼音:
    píng píng jìng jìng
    成語解釋:
    安寧,騷擾動蕩
    成語出處:
    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對于我們這樣發展中的大國來說,經濟要發展得快一點,不可能總是那么平平靜靜、穩穩當當。”
    904

    平鋪直敘

    成語拼音:
    píng pū zhí xù
    成語解釋:
    平:起伏;鋪:鋪陳;直:曲折;敘:敘述。形容說話、寫文章不加修飾;按順序直接了當地敘述。也指說話;寫文章平平淡淡;起伏;重點不突出。
    成語出處:
    明 祁彪佳《遠山堂曲品 具品 狐裘》:“記孟嘗君事,平鋪直敘,祥略稍未得法。”
    905

    平起平坐

    成語拼音:
    píng qǐ píng zuò
    成語解釋:
    平:高低;相同。原指封建時代地位相同的人同時站起;同時坐下。現比喻地位相同;權力相等。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這就壞了學校規矩。”
    906

    龐然大物

    成語拼音:
    páng rán dà wù
    成語解釋:
    龐然:高且大的樣子。形容外表強大;事實上什么了不起的東西。
    成語出處: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驢》第19卷:“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907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成語拼音:
    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lín shí bào fó jiǎo
    成語解釋:
    平時:平常;抱佛腳:拜佛。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急難才去懇求。指平時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成語出處:
    魯迅《雜論管閑事·做學問·灰色等》:“卻還用‘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十個字形容當今學術界大部分的狀況。”
    908

    蓬首垢面

    成語拼音:
    péng shǒu gòu miàn
    成語解釋:
    頭發很亂,臉上很臟。舊時形容貧苦人生活生活條件很壞的樣子。也泛指修飾。
    成語出處:
    《北齊書 任城王湝傳》:“妃盧氏賜斛斯徵,蓬首垢面,長齋不言笑。”
    909

    片瓦不存

    成語拼音:
    piàn wǎ bù cún
    成語解釋:
    一塊整瓦也了。形容建筑物全部毀壞
    成語出處:
    《宋史·蘇易簡傳》:“況城邑焚毀,片瓦不存,所過山林,林木匱乏。”
    910

    貧無擔石

    成語拼音:
    pín wú dàn dàn
    成語解釋:
    擔:古代重量單位,1擔=100市斤;石:容量單位:1石=10斗。家里窮得連一擔的糧食也。形容什么儲備
    成語出處:
    明·袁宏道《敘四子稿》:“理本荒也,而剽竊二氏之皮膚,如貧無擔石之人,指富家之囷,以夸示鄉里也。”
    911

    貧無立錐

    成語拼音:
    pín wú lì zhuī
    成語解釋:
    窮得連插錐子的地方都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食貨志》:“富者田連阡伯,貧者亡立錐之地。”
    912

    貧無立錐之地

    成語拼音:
    pín wú lì zhuī zhī dì
    成語解釋:
    窮得連可以插下錐子那樣小的地方都。形容窮困之極。
    成語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四:“十子者,不能親也,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爭名,則是圣人之未得志者也。”《漢書·食貨志》:“富者田連仟佰,貧者亡(無)立錐之地。”
    913

    片瓦無存

    成語拼音:
    piàn wǎ wú cún
    成語解釋:
    一塊瓦都了。形容房屋全部毀壞。
    成語出處:
    《明史 五行志一》:“貴州暴雪,形如土磚,居民片瓦無存者。”
    914

    皮相之見

    成語拼音:
    pí xiàng zhī jiàn
    成語解釋:
    皮相:從表面上看。說到點子上的膚淺看法。
    成語出處:
    郭沫若《序引》:“這種皮相之見,不識何以竟能深入人心而牢不可拔。”
    915

    平易近人

    成語拼音:
    píng yì jìn rén
    成語解釋: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寬廣;后比喻態度平和;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魯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916

    便宜無好貨

    成語拼音:
    pián yí wú hǎo huò
    成語解釋:
    價格低廉就質量好的東西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9回:“便宜無好貨,這藥是吃了不中用的。”
    917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成語拼音: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ān fù
    成語解釋:
    存:存留;附:附著。皮都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918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成語拼音: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
    成語解釋:
    焉:哪兒;附:依附。皮都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919

    萍蹤浪跡

    成語拼音:
    píng zōng làng jì
    成語解釋:
    象浮萍、波浪一般的無定。比喻到處漂泊,固定的住所。
    成語出處:
    明 徐霖《繡襦記》:“相公這樣人家,萍蹤浪跡,你那里去尋他?”
    920

    輕薄無知

    成語拼音:
    qīng báo wú zhī
    成語解釋:
    謂輕佻浮薄,知識。
    成語出處: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70卷:“即輕薄無知泛濫之徒,豈可見天地之心乎?”
    * 關于沒有的成語 形容沒有的成語 描述沒有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