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沒有的成語 (1446個)

    221

    不根之談

    成語拼音:
    bù gēn zhī tán
    成語解釋:
    根:根據;談:言論。指根據的言論
    成語出處:
    清 沈濤《交翠軒筆記》第四卷:“揚州喜姓,俗言先本姓史,嫌與死同音,乃改為喜。此不根之談也。”
    222

    不脛而走

    成語拼音:
    bù jìng ér zǒu
    成語解釋:
    脛:小腿;走:快跑。腿卻能跑得很快。后形容事物不待推行;就到處流傳。
    成語出處:
    漢 孔融《論盛孝章書》:“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足乎?”
    223

    不見經傳

    成語拼音:
    bù jiàn jīng zhuàn
    成語解釋:
    經傳:指經典的著作。經傳里記載;也指人或事物多大名氣;又指說話或行文書本根據。
    成語出處: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六卷:“俗語云:‘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指心而言也。三字雖不見于經傳,卻亦甚雅。”
    224

    不堪造就

    成語拼音:
    bù kān zào jiù
    成語解釋:
    堪:能;造就:培養并使成就。培養前途;不可能所成就。
    成語出處:
    茅盾《蝕 追求》八:“第三是學生們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應當淘汰出去——這是清校。”
    225

    笨口拙舌

    成語拼音:
    bèn kǒu zhuō shé
    成語解釋:
    口才,不善言談
    成語出處:
    秦兆陽《在田野上前進》第一章:“部隊作風,說話又尖又硬,絲毫不留情面,又滿一套理論,笨口拙舌的大老粗。”
    226

    不留余地

    成語拼音:
    bù liú yú dì
    成語解釋:
    說話、辦事走極端;可以回旋的余地。
    成語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第11卷:“此狐眼光如鏡,然詞鋒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227

    不名一文

    成語拼音:
    bù míng yī wén
    成語解釋:
    名:占。一個錢也。形容極其貧窮。
    成語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老兄明白,弟半生書劍飄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
    228

    半青半黃

    成語拼音:
    bàn qīng bàn huáng
    成語解釋:
    農作物還長好,青黃相接。比喻時機還成熟。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第一卷:“只為明得不盡,若明得盡,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黃,未能透徹,便是尚渣滓,非所謂真知也。”
    229

    半死不活

    成語拼音:
    bàn sǐ bù huó
    成語解釋:
    半死:接近死亡;多指生命受到極大折磨、摧殘的狀況。精神;毫無生氣;形容人精神不振或事業蕭條。
    成語出處:
    清 劉鶚《老殘游記》:“聽說停刑的頭一日,即是昨日,站籠上還幾個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監了。”
    230

    半死半活

    成語拼音:
    bàn sǐ bàn huó
    成語解釋:
    半死:接近死亡。不死不活,形容被折磨得很慘或死氣沉沉,生氣
    成語出處:
    清·劉鶚《老殘游記》:“聽說停刊的頭一日,即是昨日,站籠上還幾個半死半活的人,都收監了。”
    231

    半生半熟

    成語拼音:
    bàn shēng bàn shú
    成語解釋:
    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練。
    成語出處:
    元 元懷《拊掌錄》:“北都妓女美色,而舉止生梗,土人謂之生張八……野(魏野)贈之詩曰:‘君為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座客大發一噱。”
    232

    博士買驢

    成語拼音:
    bó shì mǎi lǘ
    成語解釋:
    博士:古時官名。博士買了一頭驢子,寫了三紙契約,一個“驢”字。譏諷寫文章長篇累牘而說不到點子上。
    成語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問一言輒酬數百,責其指歸,或無要會。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驢字。’”
    233

    榜上無名

    成語拼音:
    bǎng shàng wú míng
    成語解釋:
    張貼的名單上名字。泛指落選。
    成語出處:
    元 曾瑞《留鞋記》楔子:“自謂狀元探手可得,豈知時運不濟,榜上無名,屢次束裝而回。”
    234

    不虛此行

    成語拼音:
    bù xū cǐ xíng
    成語解釋:
    虛:空、白。空跑這一趟。表示某種行動還是所收獲的。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回:“原來你這回到上海,干了這幺一回事,也不虛此一行。
    235

    不肖子孫

    成語拼音:
    bù xiào zǐ sūn
    成語解釋:
    不肖:不像。不像祖宗、父輩的賢良子孫。指品行不好;不能繼承先輩事業和遺志的出息的子孫。
    成語出處:
    宋 邵雍《盛衰吟》:“克肖子孫,振起家門;不肖子孫,破敗家門。”
    236

    捕影撈風

    成語拼音:
    bǔ yǐng lāo fēng
    成語解釋:
    撈:隨便拾取。比喻說話做事確鑿可靠的根據
    成語出處:
    清·方成培《雷峰塔·虎阜》:“官司緝匪,火急敢逗留?捕影撈風何處?”
    237

    不知不覺

    成語拼音:
    bù zhī bù jué
    成語解釋:
    意識到;覺察到。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20卷:“圣賢之學是掯掯定定做,不知不覺自然做得徹。”
    238

    倉卒應戰

    成語拼音:
    cāng cù yìng zhàn
    成語解釋:
    準備匆忙對付
    成語出處: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只不肯退卻,倉卒應戰(例如硝石戰斗),表面上似乎在力爭主動,實際上是被動的。”
    239

    赤地千里

    成語拼音:
    chì dì qiān lǐ
    成語解釋:
    赤:空無所。寸草不生的地面千里之廣。形容因天災人禍而造成廣大農田收成的慘狀。
    成語出處:
    《新五代史 唐莊宗紀上》:“克用兵大掠晉絳,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240

    從井救人

    成語拼音:
    cóng jǐng jiù rén
    成語解釋:
    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對別人好處的行為。現多比喻冒險救人。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仁者,雖告之曰:‘井仁(人)焉。’其從之也?”
    * 關于沒有的成語 形容沒有的成語 描述沒有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