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民民的成語 (193個)
-
161
出榜安民
- 成語拼音:
- chū bǎng ān mín
- 成語解釋:
- 榜:官府告示。張貼告示,安撫百姓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4回:“收軍進高唐州城內,先傳下將令,休得傷害百姓。一面出榜安民,秋毫無犯。”
-
162
殘民害理
- 成語拼音:
- cán mín hài lǐ
- 成語解釋:
- 殘害百姓,違背天理。形容反動統治者所作所為的殘忍不義。
- 成語出處:
- 宋·辛棄疾《淳熙己亥論盜賊札子》:“州以趣辦財賦為急,縣有殘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問。”
-
163
地廣民稀
- 成語拼音:
- dì guǎng mín xī
- 成語解釋:
- 廣:寬闊;稀:稀少。指土地廣大,人煙稀少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下》:“習俗頗殊,地廣民稀。”
-
164
地廣民眾
- 成語拼音:
- dì guǎng mín zhòng
- 成語解釋:
- 廣:寬闊。地域遼闊,人口眾多
- 成語出處:
- 朱自清《新中國在望中》:“地廣民眾的中國要統一意志與集中力量,必得有為公眾的喉舌,打通層層的壁壘。”
-
165
化民成俗
- 成語拼音:
- huà mín chéng sú
- 成語解釋:
-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風尚。
- 成語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學記》:“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
166
化民易俗
- 成語拼音:
- huà mín yì sú
- 成語解釋:
- 教化百姓,改變風俗。
- 成語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學記》:“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而遠者懷之。”
-
167
惑世誣民
- 成語拼音:
- huò shì wū mín
- 成語解釋:
- 指蠱惑世人。
- 成語出處:
- 明劉若愚《酌中志 內臣職掌紀略》:“極厭憎釋教,以為惑世誣民,最宜擯絕者。”
-
168
急吏緩民
- 成語拼音:
- jí lì huǎn mín
- 成語解釋:
- 對官員嚴格,對百姓寬和。
- 成語出處:
- 宋·蘇舜欽《論五事》:“急吏緩民,則吏不可縱,政之大功也。”
-
169
敬授民時
- 成語拼音:
- jìng shòu mín shí
- 成語解釋:
- 見“敬授人時”。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梁元帝《慶東耕啟》:“伏惟陛下,敬授民時,造幄籍圃。”
-
170
敬天愛民
- 成語拼音:
- jìng tiān ài mín
- 成語解釋:
- 敬奉天命,愛護百姓。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下西洋》第一折:“方今圣人在位,圣智神聰,敬天愛民,豁達大度。”
-
171
民胞物與
- 成語拼音:
- mín bāo wù yǔ
- 成語解釋:
- 民為同胞,物為同類。泛指愛人和一切物類。
- 成語出處:
- 宋 張載《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
172
民情土俗
- 成語拼音:
- mín qíng tǔ sú
- 成語解釋:
- 一地的人情世故,風俗習慣
- 成語出處:
- 清·惲敬《與福子申》:“順德近接省會,民情土俗,仁弟必一一措置得宜。”
-
173
民情物理
- 成語拼音:
- mín qíng wù lǐ
- 成語解釋:
- 人情事理
- 成語出處:
- 清·錢泳《履園叢話·廿一經》:“民情物理之隱微,無不了如指掌。”
-
174
民無噍類
- 成語拼音:
- mín wú jiào lèi
- 成語解釋:
- 噍類:指能吃東西的動物,特指活人。老百姓沒有活路了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嘗攻襄城,襄城無噍類,所過無不殘滅。”
-
175
平民百姓
- 成語拼音:
- píng mín bǎi xìng
- 成語解釋:
- 指普通百姓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三卷:“假如桀是個平民百姓,還造得許多惡業否?”
-
176
人民城郭
- 成語拼音:
- rén mín chéng guō
- 成語解釋:
- 城郭:城墻。城郭還是舊有的,可人都不是原來的。感嘆事態變遷,物是人非。
- 成語出處:
- 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一:“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
-
177
升斗小民
- 成語拼音:
- shēng dǒu xiǎo mín
- 成語解釋:
- 家里沒有多存糧食。比喻貧窮的老百姓
- 成語出處:
- 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升斗小民,卻立刻就感到了威脅,米店在閉城之前,就已歇業。”
-
178
束杖理民
- 成語拼音:
- shù zhàng lǐ mín
- 成語解釋:
- 謂治理百姓不濫用刑罰。形容為官寬仁愛民。束杖,收起刑具。
- 成語出處:
-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八:“有刑罰徒流絞斬,吊拷絣把。設而不用,束杖理民寬雅。”
-
179
天怒民怨
- 成語拼音:
- tiān nù mín yuàn
- 成語解釋:
- 怒:發怒;怨:怨恨。上天震怒,人們怨恨。形容為害作惡非常嚴重,引起普遍的憤怒
- 成語出處: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4回:“三綱盡絕,五倫有乖,天怒民怨,自古及今,罪惡昭著未有若此之甚者。”
-
180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
- 成語拼音:
- 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zhǔ
- 成語解釋:
- 日:太陽。天上沒有兩個太陽,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王
- 成語出處:
- 《元史·太祖本紀》:“吾聞東方有稱帝者,天無二日,民豈有二主耶?”
* 關于民民的成語 形容民民的成語 描述民民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