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死刑的成語 (10個)
-
1
義刑義殺
- 成語拼音:
- yì xíng yì shā
- 成語解釋:
- 適當的刑罰與死刑
- 成語出處:
- 《尚書·康誥》:“用其義刑義殺。”
-
2
斧鉞之誅
- 成語拼音:
- fǔ yuè zhī zhū
- 成語解釋:
- 鉞:古代兵器,像大斧;誅:殺戮,殺死。用斧、鉞殺人的刑罰。泛指死刑。
- 成語出處:
- 《莊子 至樂》:“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此乎?'”
-
3
死有余辜
- 成語拼音:
- sǐ yǒu yú gū
- 成語解釋:
- 辜:罪惡。形容罪大惡極;即使處死刑也抵償不了他的罪惡。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路溫舒傳》:“蓋奏當之成,雖咎繇聽之,猶以為死有余辜。”
-
4
罪不容誅
- 成語拼音:
- zuì bù róng zhū
- 成語解釋:
- 判處死刑也抵償不了所犯的罪惡。形容罪惡極大。誅:處死。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下》:“惡不忍聞,罪不容誅。”
-
5
罪該萬死
- 成語拼音:
- zuì gāi wàn sǐ
- 成語解釋:
- 罪孽深重;判一次死刑還不足以抵罪。(萬死:死一萬次)。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娘娘道此怪物,不可容留,隨命侍者領去,棄之溝瀆。婢子罪該萬死。”
-
6
伏法受誅
- 成語拼音:
- fú fǎ shòu zhū
- 成語解釋:
- 伏法:由于違法而受處死刑;誅:殺死。犯法被殺。
- 成語出處:
- 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
7
就地正法
- 成語拼音:
- jiù dì zhèng fǎ
- 成語解釋:
- 在犯罪的當地執行死刑。
- 成語出處: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5回:“因為案情重大,并且是積案累累的,就辦了一個就地正法。”
-
8
偶語棄市
- 成語拼音:
- ǒu yǔ qì shì
- 成語解釋:
- 偶語:相對私語;棄市:在鬧市執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對私語也會遭到殺身之禍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
-
9
去殺勝殘
- 成語拼音:
- qù shā shèng cán
- 成語解釋:
- 感化殘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惡,便可廢除死刑。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 成語出處:
- 《梁書·武帝紀》:“思所以振民育德,去殺勝殘,解網更張,置之仁壽。”
-
10
勝殘去殺
- 成語拼音:
- shèng cán qù shā
- 成語解釋:
- 感化殘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惡,便可廢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 成語出處:
- 《論語·子路》:“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漢書·李廣傳》:“夫報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于將軍也。”
* 關于死刑的成語 形容死刑的成語 描述死刑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