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束縛的成語 (19個)
-
1
春蠶自縛
- 成語拼音:
- chūn cán zì fù
- 成語解釋:
- 蠶:昆蟲名;縛:纏束。像蠶作繭自縛。比喻自己束縛自己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2回:“掉句文,便叫做‘癡鼠拖姜,春蠶自縛’。”
-
2
老蠶作繭
- 成語拼音:
- lǎo cán zuò jiǎn
- 成語解釋:
- 老蠶吐絲作繭,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自己束縛自己。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石芝》:“老蠶作繭何時脫?夢想至人空激烈。”
-
3
作繭自縛
- 成語拼音:
- zuò jiǎn zì fù
- 成語解釋:
- 繭:蠶繭;縛:纏裹。蠶吐絲作繭子;把自己包裹起來。比喻自己束縛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
- 成語出處:
- 唐 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纏縈。”
-
4
不羈之民
- 成語拼音:
- bù jī zhī mín
- 成語解釋:
- 羈:束縛;民:百姓。不受束縛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民眾
- 成語出處:
- 漢 桓寬《鹽鐵論 論功》:“不牧之地,不羈之民。”
-
5
從一而終
- 成語拼音:
- cóng yī ér zhōng
- 成語解釋:
- 丈夫死了不再嫁人,這時舊時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
- 成語出處:
- 《周易 恒》:“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
-
6
敢想敢干
- 成語拼音:
- gǎn xiǎng gǎn gàn
- 成語解釋:
- 敢于沖破某種束縛思索問題和發表意見
- 成語出處:
- 康濯《太陽初升的時候》:“其實既是個細琢細磨的能人巧匠,也有著敢想敢干的猛烈勁兒。”
-
7
敢想敢說
- 成語拼音:
- gǎn xiǎng gǎn shuō
- 成語解釋:
- 敢于沖破某種束縛思索問題和發表意見
- 成語出處:
- 謝覺哉《青年人怎樣鍛煉自己》:“敢想、敢說也是一種斗爭。首先要和自己的舊思想作斗爭。”
-
8
緊箍咒
- 成語拼音:
- jǐn gū zhòu
- 成語解釋:
- 小說《西游記》中唐僧用來制服孫悟空的咒語,能使孫悟空頭上的金箍緊縮,頭痛欲裂。后用來比喻束縛人的東西。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4回:“我那里還有一篇咒兒,喚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記心頭,再莫泄漏一人知道。”
-
9
拘文牽俗
- 成語拼音:
- jū wén qiān sú
- 成語解釋:
- 拘:拘束;牽:牽制,束縛。受到繁文陋俗的束縛
- 成語出處:
- 漢·司馬相如《難蜀父老》:“且夫賢君之踐位也,豈特委瑣握踟,拘文牽俗,修誦習傳,當世取悅云爾哉!”
-
10
利韁名鎖
- 成語拼音:
- lì jiāng míng suǒ
- 成語解釋:
- 韁:韁繩。鎖:鎖鏈。名和利像韁繩和鎖鏈一樣把人束縛住了。
- 成語出處:
- 元·王喆《轉調丑奴兒》:“利韁名鎖休貪戀,韶華迅速如流箭。”
-
11
利鎖名韁
- 成語拼音:
- lì suǒ míng jiā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名利束縛人就象韁繩和鎖鏈一樣。
- 成語出處:
- 宋 方千里《慶春宮》詞:“人生如寄,利鎖名韁,何用縈縈?”
-
12
名韁利索
- 成語拼音:
- míng jiāng lì suǒ
- 成語解釋:
- 韁:馬韁繩;索:繩子。比喻功名利祿如束縛人的韁繩和鎖鏈
- 成語出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40回:“豈非看破紅塵,頓開名韁利索么?”
-
13
名韁利鎖
- 成語拼音:
- míng jiāng lì suǒ
- 成語解釋:
- 比喻名利束縛人就象韁繩和鎖鏈一樣。
- 成語出處:
- 宋 柳永《夏云峰》詞:“向此免名韁利鎖,虛費光陰。”
-
14
清規戒律
- 成語拼音:
- qīng guī jiè lǜ
- 成語解釋:
- 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規則和戒條。現比喻束縛人的繁瑣不合理的規章制度。
- 成語出處:
- 《釋門正統》:“元和九百丈懷海禪師,始立天下禪林規式,謂之清規。”
-
15
三從四德
- 成語拼音:
- sān cóng sì dé
- 成語解釋:
- 三從: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指封建禮教為壓迫、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
- 成語出處:
- 元 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不學些三從四德,俺一家兒簇捧著為甚么來。”
-
16
四德三從
- 成語拼音:
- sì dé sān cóng
- 成語解釋:
- 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三從: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指封建禮教束縛婦女的道德標準
- 成語出處: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娶了個四德三從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賴著眾親故。”
-
17
繩愆糾違
- 成語拼音:
- shéng qiān jiū wéi
- 成語解釋:
- 繩:束縛,扶正;愆:過失;糾:糾正。指舉發過失,糾正錯誤
- 成語出處:
- 清·陳忱《續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二年》:“中丞之職,非徒繩愆糾違,亦當顧國家大體。”
-
18
授受不親
- 成語拼音:
- shòu shòu bù qīn
- 成語解釋:
- 授:給予;受:接受。舊指男女不能互相親手遞受物品。指儒家束縛男女的禮教。
- 成語出處:
- 《孟子·離婁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神情民?’孟子曰:‘禮也。’”
-
19
天下為籠
- 成語拼音:
- tiān xià wéi lóng
- 成語解釋:
- 籠:牢籠。舊時比喻為世事所束縛。
- 成語出處:
- 《莊子·庚桑楚》:“以天下為之籠,則雀無所逃。是故湯以胞人籠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籠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籠之而可得者,無有也。”
* 關于束縛的成語 形容束縛的成語 描述束縛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