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有話說的成語 (61個)
-
1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 成語拼音:
- yǒu huà zé cháng,wú huà zé duǎn
- 成語解釋:
- 唐代以后說書藝人用語,有話要說的話,就講得長,沒話要說的話,就簡單講幾句
- 成語出處:
-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七回:“且說洪秀全、胡以晃、韋昌輝、洪仁發數人離開桂平縣城,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奔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不一日到了金田。”
-
2
有話便長,無話就短
- 成語拼音:
- yǒu huà biàn cháng,wú huà jiù duǎn
- 成語解釋:
- 唐代以后說書藝人用語,有話要說的話,就講得長,沒話要說的話,就簡單講幾句
- 成語出處:
- 巴金《談自己的創作·小序》:“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有話便長,無話就短。”
-
3
有話即長,無話即短
- 成語拼音:
- yǒu huà jí cháng,wú huà jí duǎn
- 成語解釋:
- 唐代以后說書藝人用語,有話要說的話,就講得長,沒話要說的話,就簡單講幾句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8卷:“有話即長,無話即短。不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又在王主人家住了半年之上。”
-
4
有言在前
- 成語拼音:
- yǒu yán zài qián
- 成語解釋:
- 已以有話說在前頭。指事先打了招呼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卷:“只是有言在前,一字也不敢開口。”
-
5
弦外有音
- 成語拼音:
- xián wài yǒu yīn
- 成語解釋:
- 弦樂器的弦上發出的聲音以外還有聲音。比喻話語中另有間接透露、沒有明說的意思。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獄中與諸甥侄書》:“然至于一絕處,亦復何耶!其中體趣,言之不盡。弦外之意,不知所從而來。”
-
6
有一搭沒一搭
- 成語拼音:
- yǒu yī dā méi yī dā
- 成語解釋:
- 表示故意找話說。也表示可有可無,無足輕重。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9回:“寶玉有一搭沒一搭的說些鬼話,黛玉總不理。”
-
7
有口難言
- 成語拼音:
- yǒu kǒu nán yán
- 成語解釋:
- 言:說。有嘴不能把話說出來。指由于某種原因只能把話藏在心里;不便或不敢說出來。
- 成語出處:
- 宋 蘇軾《醉醒者》詩:“有道難行不如醉,有口難言不如睡。”
-
8
有言在先
- 成語拼音:
- yǒu yán zài xiān
- 成語解釋:
- 把話說在前頭。指事前打過招呼。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淑兒巧脫楊生》:“他有言在先,你今日不須驚怕。”
-
9
空口說空話
- 成語拼音:
- kōng kǒu shuō kōng huà
- 成語解釋:
- 形容光說不做事,或光說而沒有實際行動證明
- 成語出處:
- 孫中山《說知難行易》:“你們廣西有幾百萬人,不是幾個人能夠教得成的,也不是空口說空話可以算得事的。”
-
10
有聲無氣
- 成語拼音:
- yǒu shēng wú qì
- 成語解釋:
- ①形容人氣息奄奄。②形容說話無精打采。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一:“王祿多說了幾句話,漸漸有聲無氣,挨到黃昏,只有出的氣,沒有入的氣,嗚呼哀哉,伏維尚饗。”
-
11
空口說白話
- 成語拼音:
- kōng kǒu shuō bái huà
- 成語解釋:
- 形容只是口頭說說而沒有事實證明或實際行動。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 憲宗本紀》:“凡好事口說則易,躬行則難。卿等既言之,須行之,勿空口說。”
-
12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
- 成語拼音:
- yán zhě wú yì,tīng zhě yǒu xīn
- 成語解釋:
- 說話的人不是有心的,聽話的人卻認真計較
- 成語出處: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言者無意,聽者有心,這句話正觸著阿珠的‘隱痛’,要想保持平靜也不可能了。”
-
13
有天沒日
- 成語拼音:
- yǒu tiān méi rì
- 成語解釋:
- 比喻說話毫無畏懼和顧忌。
- 成語出處: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12回:“拿這有天沒日頭的事壓枉奴。就是你與的簪子,都有數兒,一五一十都在。”
-
14
言之有物
- 成語拼音:
- yán zhī yǒu wù
- 成語解釋:
- 物:指內容。說話或寫文章內容具體。
- 成語出處:
- 《周易 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
15
說嘴郎中
- 成語拼音:
- shuō zuǐ láng zhō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喜歡說空話、大話而沒有本事的人。
- 成語出處:
- 劉斯奮《白門柳·秋露危城》第11章:“原來全是些靠不住的說嘴郎中!”
-
16
留有余地
- 成語拼音:
- liú yǒu yú dì
- 成語解釋:
- 說話辦事不走極端;留有回旋和變通的余地。
- 成語出處: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68章:“他們顯然具有‘化大事為小事’的用心,為下一步‘打退堂鼓’留有余地。”
-
17
如鯁在喉
- 成語拼音:
- rú gěng zài hóu
- 成語解釋:
- 魚骨頭卡在喉嚨里。比喻心里有話沒有說出來,非常難受。
- 成語出處:
- 漢·許慎《說文解字》:“鯁,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韋曰:‘骨所以鯁,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鯁之臣。《漢書》以下皆作骨鯁,字從魚,謂留咽者魚骨較多也。”
-
18
勿謂言之不預也
- 成語拼音:
- wù wèi yán zhī bù yù yě
- 成語解釋:
- 以后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面。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9回:“一經覺察,白簡無情,勿謂言之不預也。”
-
19
隔墻有耳
- 成語拼音:
- gé qiáng yǒu ěr
- 成語解釋:
- 隔著一道墻,也有人偷聽。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別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勸人說話小心,免得泄露。
- 成語出處:
- 管仲《管子 君臣下》:“墻有耳,伏寇在側。墻有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
-
20
弦外遺音
- 成語拼音:
- xián wài yí yīn
- 成語解釋:
- 弦:樂器上用以發音的絲線、銅絲或鋼絲。言外之意。比喻話語中另有間接透露、沒有明說的意思
- 成語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嘆,有遺音聲矣。”
* 關于有話說的成語 形容有話說的成語 描述有話說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