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更改的成語 (28個)
-
1
改容更貌
- 成語拼音:
- gǎi róng gēng mào
- 成語解釋:
- 改:改換;容:神色;更:更改;貌:相貌。指變了神色或模樣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德充符》:“‘吾與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嘗知吾兀者也。今子與我游于形骸之內,而子學我于形骸之外,不亦過乎?’子產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
-
2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 成語拼音:
- jiāng shān yì gǎi,bǐng xìng nán yí
- 成語解釋:
- 政體容易更改,本性難于變移,比喻生性風格或既成的事實難以改變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
3
朝出夕改
- 成語拼音:
- zhāo chū xī gǎi
- 成語解釋:
- 朝:早晨。早晨頒布的政令晚上就更改。形容政令無常,局勢混亂
- 成語出處:
- 《周書·權景宣傳》:“而景宣以任遇隆重,遂驕傲恣縱,多自矜伐,兼納賄貨,指麾節度,朝出夕改。”
-
4
不刊之論
- 成語拼音:
- bù kān zhī lùn
- 成語解釋:
- 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寫在竹簡或木板上;有錯誤時;或改動或剝去;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刪改。內容正確;不能更改的論斷。
- 成語出處:
- 宋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 論曹吳體法》第一卷:“況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吳,豈顯釋寡要之談,亂愛賓不刊之論。”
-
5
朝行夕改
- 成語拼音:
- zhāo xíng xī gǎi
- 成語解釋:
- 朝:早晨。早晨頒布的政令晚上就更改。形容政令無常,局勢混亂
- 成語出處:
- 《晉書·趙王倫傳》:“白書青紙為詔,或朝行夕改者數四,百官轉易如流矣。”
-
6
積習難除
- 成語拼音:
- jī xí nán chú
- 成語解釋:
- 長期形成的舊習慣很難更改。同“積習難改”。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序〈白毛女〉》:“我們早就呼喊著人民文藝的創造但積習難除,一拿起筆來,總要忸怩作態的。”
-
7
洗削更革
- 成語拼音:
- xǐ xuē gēng gé
- 成語解釋:
- 清洗、削平、更改、變革。形容大刀闊斧地實行改革
- 成語出處:
- 唐·杜牧《罪言》:“洗削更革,罔不順適,唯山東不服,亦再攻之,皆不利以返。”
-
8
一字不易
- 成語拼音:
- yī zì bù yi
- 成語解釋:
- 文字精醇,一個字也不能更改。也用于指抄襲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別人的文章。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 文藝傳中 孫逖》:“而逖尤精密,張九齡視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
-
9
變古亂常
- 成語拼音:
- biàn gǔ làun cháng
- 成語解釋:
- 更改或打亂祖宗常法。
- 成語出處:
- 《史記 袁盎晁錯列傳論》:“晁錯為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后擅權,多所變更。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仇,反以亡軀。語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豈錯等謂邪!”
-
10
口中雌黃
- 成語拼音:
- kǒu zhōng cí huáng
- 成語解釋:
- 雌黃:即雞冠石,過去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涂沫后重寫。隨口更改說得不恰當的話。比喻言論前后矛盾,沒有一定見解。
- 成語出處:
- 晉 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
11
南山可移
- 成語拼音:
- nán shān kě yí
- 成語解釋:
- 南山:終南山。比喻已經定案,不可更改。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李元纮傳》:“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終無搖動。”
-
12
鐵板不易
- 成語拼音:
- tiě bǎn bù yì
- 成語解釋:
- 易:變易,更改。像鐵板那樣不能改變。形容不變的,不可更改的。
- 成語出處: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五回:“所謂‘臧谷亡羊’,其亡必多。這是鐵板不易的話。”
-
13
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成語拼音:
- yī yán jì chū,jīn yù bù yí
- 成語解釋:
- 移:改變。話說出了口,就是用黃金白玉也不能更改。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 成語出處: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十回:“我家小姐貞心定識不減古媛,今日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14
不刊之典
- 成語拼音:
- bù kān zhī diǎn
- 成語解釋:
- 指不能更改或磨滅的有關帝王的記載、欽定典制。
- 成語出處:
- 《梁書 蕭子云傳》:“伏以圣旨所定樂論鐘律緯緒,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懸日月,不刊之典,禮樂之孝,致治所成。”
-
15
不刊之書
- 成語拼音:
- bù kān zhī shū
- 成語解釋:
- 指不能更改或磨滅的有關帝王的記載、欽定典制。
- 成語出處:
- 漢 揚雄《答劉歆書》:“是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也。”
-
16
金科玉律
- 成語拼音:
- jīn kē yù lǜ
- 成語解釋:
- 金、玉:比喻貴重。科、律:法律條文。原指法律條文盡善盡美。后指不能更改、必須遵守的信條。
- 成語出處:
- 前蜀 杜光庭《胡常侍修黃箓齋詞》:“金科玉律,云篆瑤章,先萬法以垂文。”
-
17
金科玉條
- 成語拼音:
- jīn kē yù tiáo
- 成語解釋:
- 科、條:法律條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條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須遵守的信條。
- 成語出處:
- 漢·揚雄《劇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條。”
-
18
金口玉牙
- 成語拼音:
- jīn kǒu yù yá
- 成語解釋:
- 金;玉:比喻珍貴。在戲曲和舊小說中;常說皇帝是金口玉牙;說什么就是什么;不能隨意更改。現比喻說一不二。也作“金口玉言”。
- 成語出處:
- 晉 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
19
君命無二
- 成語拼音:
- jūn mìng wú èr
- 成語解釋:
- 指君主的命令不可更改。形容君命有絕對的權威性。
- 成語出處:
-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君命無二,古之制也。”
-
20
南山可移,此案不動
- 成語拼音:
- nán shān kě yí,cǐ àn bù dòng
- 成語解釋:
- 南山:終南山;動:動搖。終南山可以移動,但已定下的案子決不能更改
- 成語出處: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終以為南山可移,此案不動。”
* 關于更改的成語 形容更改的成語 描述更改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