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無無的成語 (1373個)

    481

    一望

    成語拼音:
    yī wàng wú biān
    成語解釋:
    見“一望際”。
    成語出處: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在鄱陽湖旁邊的一座大山上,太陽剛剛出來,把一望邊的湖水照得金光閃閃。”
    482

    一望

    成語拼音:
    yī wàng wú jì
    成語解釋:
    一眼看不到邊(際:邊)。形容極其遼闊。
    成語出處:
    宋 秦觀《蝶戀花》:“舟泊潯陽城下住,杳靄昏鴉,點點云邊樹。九派江分從此去,煙濃一望空際。”
    483

    與物

    成語拼音:
    yǔ wù wú jìng
    成語解釋:
    謂與世人所爭競。
    成語出處:
    《北史·薛辯傳》:“湖少有節操,篤志于學,專精講習,不干時務,與物競,好以德義服人。”
    484

    有我

    成語拼音:
    yǒu wǒ wú rén
    成語解釋:
    極言其自傲而輕視他人。
    成語出處: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二回:“[朱溫]到了難星已過,依然趾高氣揚,有我人。”
    485

    一望

    成語拼音:
    yī wàng wú yín
    成語解釋:
    遼遠廣闊,看不到邊際
    成語出處:
    馮德英《苦菜花》第十章:“一輪火紅的太陽升起來,普照著一望垠的原野。”
    486

    相通

    成語拼音:
    yǒu wú xiāng tōng
    成語解釋:
    互通有,互相接濟。
    成語出處:
    宋·文天祥《劉定伯墓志銘》:“朋友有相通,急難于我乎赴。”
    487

    音訊

    成語拼音:
    yǎo wú yīn xùn
    成語解釋:
    沒有一點消息。見“杳音信”。
    成語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七章:“半年前就出走了,至今杳音訊,連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488

    蹤跡

    成語拼音:
    yǎo wú zōng jì
    成語解釋:
    見“杳蹤跡”。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蹤跡,叫了幾聲不應。”
    489

    蹤影

    成語拼音:
    yǎo wú zōng yǐng
    成語解釋:
    同“杳蹤跡”。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但見云暗江心,波濤滾滾,杳蹤影。”
    490

    疑行

    成語拼音:
    yí xíng wú chéng
    成語解釋:
    疑:懷疑,猶豫。行動猶豫疑慮,就不能成功。
    成語出處:
    《商君書·更法》:“臣聞之,疑行成,疑事功。”
    491

    言有盡而意

    成語拼音:
    yán yǒu jìn ér yì wú qióng
    成語解釋:
    指詩文含義深刻,令人品味不盡。
    成語出處: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辨》:“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窮。”
    492

    語言

    成語拼音:
    yǔ yán wú wèi
    成語解釋:
    語言空洞干巴沒有味道。形容說話寫文章枯燥味。
    成語出處:
    唐 韓愈《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味者,皆子之志也。”
    493

    語言味,面目可憎

    成語拼音:
    yǔ yán wú wèi,miàn mù kě zēng
    成語解釋:
    憎:厭惡。形容說話枯燥味,面貌使人厭惡
    成語出處:
    巴金《談》:“她的確是一個‘語言味,面目可憎’的女人。”
    494

    有意

    成語拼音:
    yǒu yì wú yì
    成語解釋:
    又像是有意的,又像是意的。存心與不經意。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庾子嵩作意賦成,從子文康見,問曰:若有意邪?非賦之所盡,若意邪?復何所賦?答曰:正在有意意之間。”
    495

    言之文,行之不遠

    成語拼音: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成語解釋:
    說話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亦作“言之文,行而不遠”、“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成語出處:
    《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文,行而不遠。’”
    496

    有嘴

    成語拼音:
    yǒu zuǐ wú xīn
    成語解釋:
    猶言有口心。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8回:“別是寶玉有嘴心,傻子似的從沒個忌諱,高興了信嘴胡說也是有的。”
    497

    言者罪,聞者足戒

    成語拼音:
    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
    成語解釋:
    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成語出處:
    《詩經 大序》:“言之者罪,聞之者足以戒。”
    498

    至小

    成語拼音:
    zhì dà wú nèi
    成語解釋:
    至:極。小到極點,內余隙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下》:“至大外,謂之大一;至小內,謂之小一。”
    499

    至大

    成語拼音:
    zhì dà wú wài
    成語解釋:
    至:極。大到極點,外以加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下》:“至大外,謂之大一;至小內,謂之小一。”
    500

    至高

    成語拼音:
    zhì gāo wú shàng
    成語解釋:
    形容高于一切。至:最。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繆稱訓》:“道至高上,至深下。”
    * 關于無無的成語 形容無無的成語 描述無無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