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方形的成語 (46個)
-
1
方領圓冠
- 成語拼音:
- fāng lǐng yuán guàn
- 成語解釋:
- 方形的衣領和圓形的帽冠,為古代儒生的服飾。亦借指儒生。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何遜《七召·儒學》:“方領圓冠,金口木舌。談章句之遠旨,構紛綸之雅說。”
-
2
方足圓顱
- 成語拼音:
- fāng zú yuán lú
- 成語解釋:
- 方形腳、圓形頭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類。同“方趾圓顱”。
- 成語出處:
- 《陳書 高祖紀上》:“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足圓顱,萬不遺一。”
-
3
方巾闊服
- 成語拼音:
- fāng jīn kuò fú
- 成語解釋:
- 方巾:古代秀才戴的方形軟帽。方形帽子,寬松的衣服。古代儒生的裝束。指儒生
- 成語出處: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8回:“正說得熱鬧,街上又遇著兩個方巾闊服的。”
-
4
方丈盈前
- 成語拼音:
- fāng zhàng yíng qián
- 成語解釋:
- 方丈:一丈見方;盈:滿。吃飯時食物擺滿一丈見方的地方。形容飲食奢華
- 成語出處:
- 漢·杜篤《柭稧賦》:“于是旨酒嘉肴,方丈盈前,浮棗絳水。”
-
5
方巾長袍
- 成語拼音:
- fāng jīn cháng páo
- 成語解釋:
- 方形頭巾,長袍子。古代儒生的裝束。指儒生
- 成語出處:
- 魯迅《病后雜談之余》:“國畫呢,方巾長袍,或短褐椎髻,從沒有見過一條我所記得的辮子。”
-
6
方枘圓鑿
- 成語拼音:
- fāng ruì yuán záo
- 成語解釋:
- 枘:榫頭;圓鑿:圓榫眼;卯眼。方形的榫頭;圓形的卵眼。比喻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適宜。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持方枘欲內圜鑿,其能入乎?”
-
7
左手畫方,右手畫圓
- 成語拼音:
- zuǒ shǒu huà fāng,yòu shǒu huà yuán
- 成語解釋:
- 用左手畫方形,同時用右手畫圓形。比喻兩件事都很難做成
- 成語出處:
- 北齊·劉晝《劉子新論·專學》:“是以心駐于目,必志其耳,則聽不聞。心駐于耳,心遺其目,則視不見也。使左手畫方,右手畫圓,令一時俱成,雖執規矩之心,由心不兩用……”
-
8
八方呼應
- 成語拼音:
- bā fāng hū yìng
- 成語解釋:
- 八方:四面八方。形容各方面互相呼應;彼此配合。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文匯報的資產階級方向應當批判》:“上下串連,八方呼應,以天下大亂、取而代之、逐步實行、終成大業為時局估計和最終目的者,到底只有較少人數。”
-
9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 成語拼音:
- yǎn guān liù lù,ěr tīng bā fāng
- 成語解釋:
- 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 成語出處:
- 清·石玉昆《續小五義》第三回:“魏真道爺可算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正與雷英動手。”
-
10
孔方兄
- 成語拼音:
- kǒng fāng xiōng
- 成語解釋:
- 錢的別稱,中國舊時銅錢外圓內孔方形
- 成語出處:
- 宋·黃庭堅《戲呈孔毅父》:“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
-
11
州如斗大
- 成語拼音:
- zhōu rú dǒu dà
- 成語解釋:
- 州:舊時行政區劃名;斗:方形量器。州郡像斗一樣大。形容地方很小
- 成語出處:
- 《南史·恩幸傳·呂文顯》:“宗愨為豫州,吳喜公為典簽。愨刑政所施,喜公每多違執。愨大怒曰:‘宗愨年將六十,為國竭命,政得一州如斗大,不能復與典簽共臨!’”
-
12
男唱女隨
- 成語拼音:
- nán chàng nǚ suí
- 成語解釋:
- 指女方必須附和男方。形容夫妻和睦
- 成語出處:
- 《孔叢子 嘉言》:“十五許嫁而后從夫,是陽動而陰應,男唱而女隨之義也。”
-
13
男倡女隨
- 成語拼音:
- nán chāng nǚ suí
- 成語解釋:
- 倡:倡導。指女方必須附和男方。形容夫妻和睦
- 成語出處:
- 《孔叢子·嘉言》:“十五許嫁而后從夫,是陽動而陰應,男唱而女隨之義也。”
-
14
潛深伏隩
- 成語拼音:
- qián shēn fú yù
- 成語解釋:
- 潛:深藏;隩:河岸彎曲的地方。形容潛伏深藏,不出頭露面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答侯繼書》:“行自念方當遠去,潛深伏隩,與時世不相聞。”
-
15
眼觀六路
- 成語拼音:
- yǎn guān liù lù
- 成語解釋:
- 眼睛因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全面了解。
- 成語出處: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
16
丹楹刻桷
- 成語拼音:
- dān yíng kè jué
- 成語解釋:
- 楹:房屋的柱子;桷:方形的椽子。柱子漆成紅色,椽子雕著花紋。形容建筑精巧華麗。
- 成語出處:
- 《左傳·莊公二十三年》:“丹桓宮楹。”又《左傳·莊公二十四年》:“刻其桷,皆非禮也。”
-
17
規矩準繩
- 成語拼音:
- guī jǔ zhǔn shéng
- 成語解釋:
- 規:畫圓形的工具;矩:畫方形或直角的工具;規矩:圓規曲尺;比喻一定的標準法則;準:水平儀;繩:墨線;準繩:測定平直的器具。比喻言行所依據的標準原則。
- 成語出處:
- 漢 王符《潛夫論 贊學》:“譬猶巧錘之為規矩準繩的遺后工也。”
-
18
八荒之外
- 成語拼音:
- bā huāng zhī wài
- 成語解釋:
- 八面荒遠的地方以外。形容極其曠遠。
- 成語出處: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干我者,我必知之。”
-
19
病入膏肓
- 成語拼音:
- bìng rù gāo huāng
- 成語解釋:
- 膏肓:我國古代醫學名稱;心尖脂肪叫“膏”;心臟和膈膜之間叫“肓”。古代認為“膏肓”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嚴重到無法治療的程度。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年》:“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
-
20
措顏無地
- 成語拼音:
- cuò yán wú dì
- 成語解釋:
- 措:安放;顏:臉,面子。臉沒地方擱。形容極為慚愧羞愧
- 成語出處:
- 明·陳汝元《金蓮記·釋憤》:“逐臣吹毛洗垢,自知積罪如山;學士排難解紛,反使措顏無地。”
* 關于方形的成語 形容方形的成語 描述方形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