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事物的成語 (32個)
-
21
目不暇給
- 成語拼音:
- mù bù xiá gěi
- 成語解釋:
- 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來不及看。
- 成語出處:
- 清·吳璿《飛龍全傳》序:“于是檢向時所鄙之《飛龍傳》,為之刪其繁文,汰其俚句,布以雅訓之格,間以清雋之辭,傳神寫物,盡態極妍,庶足令閱者驚奇拍案,目不暇給矣!”
-
22
不足為奇
- 成語拼音:
- bù zú wéi qí
- 成語解釋:
-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認為奇怪。多指某種事物或現象很平常;沒有新奇之處。也作“不足為怪”。
- 成語出處:
- 宋 畢仲游《祭范德孺文》:“人樂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則公不足為奇。”
-
23
泥古非今
- 成語拼音:
- nì gǔ fēi jīn
- 成語解釋:
- 拘守古代的而否定當今的。形容崇尚陳規舊法,貶低新鮮事物。
- 成語出處:
- 宋 劉恕《自訟》:“泥古非今,不達時變,疑滯少斷,勞而無功。”
-
24
不知有漢,何論魏晉
- 成語拼音:
- bù zhī yǒu hàn,hé lùn wèi jìn
- 成語解釋:
- 不知道有漢朝,三國魏及晉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長期脫離現實,對社會狀況特別是新鮮事物一無所知。也形容知識貧乏,學問淺薄。
- 成語出處:
-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何論魏晉。”
-
25
洞察秋毫
- 成語拼音:
- dòng chá qiū háo
- 成語解釋:
-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鳥獸秋天身上新生的細毛,比喻極其細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 成語出處:
-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
26
崛地而起
- 成語拼音:
- jué dì ér qǐ
- 成語解釋:
- 崛:高起,突起。從平地上突起。形容某種新興事物出現極為迅速。
- 成語出處:
-
27
家雞野鶩
- 成語拼音:
- jiā jī yě wù
- 成語解釋:
- 比喻不同的書法風格。也比喻人喜愛新奇,而厭棄平常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晉·何法盛《晉中興書》卷七:“小兒輩厭家雞,愛野雉,皆學逸少書。”
-
28
枯木發榮
- 成語拼音:
- kū mù fā róng
- 成語解釋:
- 枯萎的樹木恢復生機。比喻衰亡的事物重獲新生。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曹植《七啟》:“夫辯言之艷,能使窮澤生流,枯木發榮。”
-
29
聞所未聞
- 成語拼音:
- wén suǒ wèi wén
- 成語解釋:
- 聞:聽到;未:沒有。聽到的是以前從來沒有聽過的。形容傳說的事物或消息新鮮、奇特。
- 成語出處:
- 《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未聞。”
-
30
朽木生花
- 成語拼音:
- xiǔ mù shēng huā
- 成語解釋:
- 指由枯轉榮,比喻事物得以新生。
- 成語出處:
- 清·李漁《比目魚·假神》:“朽木生花,白骨生肌,都虧你再把鴻鈞鑄。”
-
31
眼花撩亂
- 成語拼音:
- yǎn huā liáo luàn
- 成語解釋:
- 形容看見美色或繁復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亂。
- 成語出處: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顛不刺的見了萬千,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則著人眼花撩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
-
32
眼花雀亂
- 成語拼音:
- yǎn huā què luàn
- 成語解釋:
- 形容看見美色或繁復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亂。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一回:“行者急回頭,炒得眼花雀亂,忍不住淚落如雨。”
* 關于新事物的成語 形容新事物的成語 描述新事物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