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敵人的成語 (177個)

    101

    沖堅毀銳

    成語拼音:
    chōng jiān huǐ ruì
    成語解釋:
    沖破堅固的營壘,摧毀精銳的部隊。形容軍隊銳不可當。也形容攻克難關。
    成語出處:
    《孫臏兵法 威王問》:“錐行者,所以沖堅毀銳也。
    102

    叢雀淵魚

    成語拼音:
    cóng què yuān yú
    成語解釋:
    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趕到方面去。語本《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雀)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成語出處:
    語出《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雀)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103

    乘勝追擊

    成語拼音:
    chéng shèng zhuī jī
    成語解釋:
    乘:趁著。趁著勝利的形勢繼續追擊,擴大戰果。
    成語出處:
    《新編五代史評話 梁史卷上》:“李思安躍馬交斗,經二十余合,思安拽槍徉敗,退去。單可及乘勝追擊。
    104

    長纓在手

    成語拼音:
    cháng yīng zài shǒu
    成語解釋:
    纓:繩子。手里拿著長繩準備去俘獲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終軍傳》:“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闕下。”
    105

    地網天羅

    成語拼音:
    dì wǎng tiān luó
    成語解釋:
    天羅:張在空中捕鳥的網。天空地面,遍張羅網。指上下四方設置的包圍圈。比喻對、逃犯等的嚴密包圍。
    成語出處:
    《大宋宣和遣事》亨集:“才離陰府恓惶難,又值天羅地風災。”元 無名氏《鎖魔鏡》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羅地網者,休要走了兩洞妖魔。”
    106

    搗虛批吭

    成語拼音:
    dǎo xū pī háng
    成語解釋:
    乘虛攻擊要害
    成語出處:
    明 無名氏《十樣錦》第三折:“這一個田穰苴立兵書有智量,這一個下齊城搗虛批吭。”
    107

    烽火四起

    成語拼音:
    fēng huǒ sì qǐ
    成語解釋:
    戰爭的火焰從四面八方燃燒起來。形容邊防不安寧,四處有進犯。
    成語出處:
    108

    伏虎降龍

    成語拼音:
    fú hǔ xiáng lóng
    成語解釋: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形容力量強大,能戰勝一切和困難。
    成語出處: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二折:“學師父伏虎降龍,跨鸞乘鳳。”
    109

    放龍入海

    成語拼音:
    fàng lóng rù hǎi
    成語解釋:
    比喻放走,留下后患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1回:“此放龍入海,縱虎歸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110

    放魚入海

    成語拼音:
    fàng yú rù hǎi
    成語解釋:
    比喻放走,留下禍根。
    成語出處:
    《三國演義》第四二回:“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時擒捉,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
    111

    躬蹈矢石

    成語拼音:
    gōng dǎo shǐ shí
    成語解釋:
    謂將帥親臨前線,冒著的箭矢礧石,不怕犧牲自己。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操《褒揚泰山太守呂虔令》:“卿在郡以來,擒奸討暴,百姓獲安,躬蹈矢石,年征輒克。”
    112

    光復舊物

    成語拼音:
    guāng fù jiù wù
    成語解釋:
    光復:恢復;舊物:舊有的東西。指收復曾被侵占的祖國山河。
    成語出處:
    宋 辛棄疾《美芹十論 自治》:“故臣愿陛下姑以光復舊物而自期,不以六朝之勢而自卑。”
    113

    攻其不備

    成語拼音:
    gōng qí bù bèi
    成語解釋:
    沒有防備的時候;突然發動進攻。備:防備。其:他們。
    成語出處:
    孫武《孫子 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114

    攻其無備

    成語拼音:
    gōng qí wú bèi
    成語解釋:
    其:代詞,指。趁還沒有防備時進攻。
    成語出處:
    孫武《孫子 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115

    觀釁而動

    成語拼音:
    guān xìn ér dòng
    成語解釋:
    釁:縫隙,裂痕。瞄準的空隙進行進攻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隨武子曰:‘善。會聞用師,觀釁而動。’”
    116

    攻心為上

    成語拼音:
    gōng xīn wèi shàng
    成語解釋:
    從思想上瓦解的斗志為上策。
    成語出處:
    晉 習鑿齒《襄陽記》:“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117

    橫眉冷對千夫指

    成語拼音:
    héng méi lěng duì qiān fū zhǐ
    成語解釋:
    比喻以憤恨和輕蔑的態度對待的攻擊
    成語出處:
    魯迅《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118

    橫掃千軍

    成語拼音:
    héng sǎo qiān jūn
    成語解釋:
    橫掃:掃蕩、掃除。形容一舉消滅了大量;也形容詩文、書法等氣勢宏偉、氣魄很大。
    成語出處:
    毛澤東《漁家傲 反第二次大“圍剿”》詞:“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如卷席。”
    119

    軍不厭詐

    成語拼音:
    jūn bù yàn zhà
    成語解釋:
    厭:厭棄,排斥;詐:蒙騙。用兵作戰時當盡量使用欺詐等計謀來迷惑
    成語出處:
    春秋·楚·孫武《孫子兵法·計篇》:“兵者,詐道也。”李筌注:“軍不厭詐。”
    120

    卷旗息鼓

    成語拼音:
    juǎn qí xī gǔ
    成語解釋:
    猶偃旗息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
    成語出處:
    清 孫郁《繡幃燈 公討》:“須等那不賢之婦親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鼓,暫寬一時。”
    * 關于敵人的成語 形容敵人的成語 描述敵人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