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才能的成語 (355個)
-
201
疾風知勁草
- 成語拼音:
- jí fēng zhī jìng cǎo
- 成語解釋:
- 只有經過猛烈大風的考驗;才能知道什么樣的草是強勁的。原來比喻在危急關頭才顯出的意志堅強;經得起考驗;現在還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階級斗爭的考驗;才能顯出誰是堅強的革命者。勁:有力量。
- 成語出處:
- 《東觀漢記 王霸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始驗疾風知盡草。”
-
202
矜功伐善
- 成語拼音:
- jīn gōng fá shàn
- 成語解釋:
- 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形容極不虛心。
- 成語出處:
- 《晉書 段灼傳》:“艾性剛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協同朋類,輕犯雅俗,失君子之心。”
-
203
江海不逆小流
- 成語拼音:
- jiāng hǎi bù nì xiǎo liú
- 成語解釋:
- 江海的浩瀚,是能容納細流的緣故。比喻人氣度大才能擔當大事。
- 成語出處:
- 漢·劉向《說苑·尊賢》:“太山不辭壤石,江海不逆小流。”
-
204
家和萬事興
- 成語拼音:
- jiā hé wàn shì xīng
- 成語解釋:
- 家庭和睦才能做任何事情都能興旺
- 成語出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7回:“大凡一家人過日子,總得要和和氣氣,從來說‘家和萬事興’,何況媳婦又沒犯甚么事!”
-
205
九合一匡
- 成語拼音:
- jiǔ hé yī kuāng
- 成語解釋:
- 合:聚集。匡:救助,幫助,拯救。“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語。原指春秋時代齊桓公多次會合各國諸侯,稱霸華夏,使混亂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國才能。
- 成語出處:
- 戰國·趙·荀況《荀子·王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五恒伯長。”
-
206
解鈴系鈴
- 成語拼音:
- jiě líng jì líng
- 成語解釋:
- 系:縛;系上。本佛教禪宗語。意思是虎脖子的鈴子是誰系上去的;誰才能把它解下來。比喻誰惹出來的麻煩仍由誰去負責處理。也作“解鈴還須系鈴人。”
- 成語出處:
- 宋 釋惠洪《林間集》下卷:“泰欽曰:大眾何不道:‘系者解得。’”
-
207
經綸濟世
- 成語拼音:
- jing lun ji shi
- 成語解釋:
- 指具有治理國家,經世濟民的才能。經綸:整理絲縷,引申為處理國家大事。濟世:救世。
- 成語出處:
- 元·鄭德輝《伊尹耕莘》第二折:“想你學成經綸濟世之策,立國安邦之謀。”
-
208
經綸滿腹
- 成語拼音:
- jīng lún mǎn fù
- 成語解釋:
- 經綸:原指整理蠶線;理絲為經;編絲為綸;統稱為經綸。引申為規劃治理。比喻人富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也形容人很有學問。
- 成語出處:
- 宋 洪炎《西渡詩集 聞師川諫議至漳州作建除字詩十二韻迓之》:“滿腹懷經綸,筆間含露雨。”
-
209
敬老尊賢
- 成語拼音:
- jìng lǎo zūn xián
- 成語解釋:
- 尊敬年紀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人。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說苑 修文》:“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賢,則有慶,益其地。”
-
210
將門虎子
- 成語拼音:
- jiàng mén hǔ zǐ
- 成語解釋:
- 將門:世代為將的人家。比喻父輩有才能,子孫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門庭。
- 成語出處:
- 三月夫《吳三貴·異象少年》:“將門虎子!這孩子面相極佳,將來說不定會是國之棟梁啊!”
-
211
將門無犬子
- 成語拼音:
- jiàng mén wú quǎn zǐ
- 成語解釋:
- 將門:將、相的家庭。比喻父輩有才能,子孫也不會有庸才俗輩。
- 成語出處:
-
212
加人一等
- 成語拼音:
- jiā rén yī děng
- 成語解釋:
- 加:超過。超過別人一等。比喻學問才能超過一般人。也指爭強好勝。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上》:“夫子曰:‘獻子加于人一等矣。’”
-
213
兼人之材
- 成語拼音:
- jiān rén zhī cái
- 成語解釋:
- 兼人:勝過人;材:通“才”,才能。超出一般人的才能。形容人能力強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8回:“一天到晚,忙了東又忙西,就是有兼人之材,恐怕亦辦不了。”
-
214
敬事后食
- 成語拼音:
- jìng shì hòu shí
- 成語解釋:
- 語本《論語·衛靈公》:“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邢昺疏:“言當先盡力敬其職事,必有勛績而后食祿也”。謂凡事應當先盡力去做,待有功績后才能享受俸祿。
- 成語出處:
- 語出《論語·衛靈公》:“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邢昺疏:“言當先盡力敬其職事,必有勛績而后食祿也”。
-
215
舉善薦賢
- 成語拼音:
- jǔ shàn jiàn xián
- 成語解釋:
- 賢:胡才能,有道德的。保舉推薦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216
決勝千里
- 成語拼音:
- jué shèng qiān lǐ
- 成語解釋:
- 決定千里外戰役的勝利。形容卓越的軍事運籌才能。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217
經天緯地
- 成語拼音:
- jīng tiān wěi dì
- 成語解釋:
- 經、緯:南北縱線為經;東西橫線為緯;引申為治理、規劃。比喻經營規劃治理。形容人的才能極大。
- 成語出處:
- 《國語 周語》:“經之以天,緯之以地,經緯不爽,文之象也。”北周 庾信《擬連珠》:“蓋聞經天緯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
218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成語拼音:
-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 成語解釋:
- 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 成語出處:
- 漢 王符《潛夫論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219
經緯天地
- 成語拼音:
- jīng wěi tiān dì
- 成語解釋:
- 經:絲織品的直線;緯:絲織品的橫線。形容人的才能極大,能經營天下,治理國政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慈和徧服曰順,擇善而從曰比,經緯天地曰文。”
-
220
景星鳳皇
- 成語拼音:
- jǐng xīng fèng huáng
- 成語解釋:
- 傳說太平之世才能風到景星和鳳凰。后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杰出的人才。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與少室李拾遺書》:“朝廷之士,引頸東望,若景星鳳皇之始見也,爭先睹之為快。”
* 關于才能的成語 形容才能的成語 描述才能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