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意思的成語 (174個)

    141

    無風作浪

    成語拼音:
    wú fēng zuò làng
    成語解釋:
    沒有風卻掀起了波浪。比喻平白無故地生出事來。有故制造事端的
    成語出處:
    魯迅《集外集·咬嚼未始“乏味”》:“原文云:卻于‘她’字沒有諷過。答曰:那是譯 She 的,并非無風作浪。”
    142

    嗚呼哀哉

    成語拼音:
    wū hū āi zāi
    成語解釋:
    舊時祭文中常用的表示對死者哀悼的語句;是“唉!傷心啊!”后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十六年》:“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143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成語拼音:
    wén wǔ zhī dào,yī zhāng yī chí
    成語解釋: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現用來比喻生活的松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
    成語出處:
    《禮記·雜記下》:“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144

    削木為吏

    成語拼音:
    xuē mù wéi lì
    成語解釋:
    是不能受獄吏的侮辱,即使是木頭做的獄吏也不能見他。形容獄吏的兇暴可畏。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司馬遷傳》:“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對,定計于鮮也。”
    145

    效犬馬力

    成語拼音:
    xiào quǎn mǎ lì
    成語解釋:
    效勞的謙詞。是效犬馬之勞。
    成語出處:
    《水滸傳》第八二回:“臣舊歲統率大軍前去征進,非不效犬馬力,奈緣暑熱,軍士不伏水土。”
    146

    洗髓伐毛

    成語拼音:
    xǐ suǐ fá máo
    成語解釋:
    清洗骨髓,削除毛發。比喻徹底滌除自身的污穢。有脫胎換骨的
    成語出處:
    明 程登吉《幼學瓊林 身體》:“漢張良躡足附耳,東方朔洗髓伐毛。”
    147

    悉聽尊便

    成語拼音:
    xī tīng zūn biàn
    成語解釋:
    一切由您的
    成語出處:
    茅盾《如是我見我聞》:“那同志忿極而去,亦聲言,‘悉聽尊便,自尋活路。’”
    148

    挾天子而令諸侯

    成語拼音:
    xié tiān zǐ ér lìng zhū hóu
    成語解釋:
    挾:挾制;諸侯:帝王分封的列國統治者。挾制著皇帝,用其名義號令諸侯。比喻借用名義按自己的去指揮別人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袁紹傳》:“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蓄士馬以討后庭,誰能御之?”
    149

    挾天子令諸侯

    成語拼音:
    xié tiān zǐ lìng zhū hóu
    成語解釋:
    挾:挾制;諸侯:帝王分封的列國統治者。挾制著皇帝,用其名義號令諸侯。比喻借用名義按自己的去指揮別人
    成語出處:
    元·孔文卿《地藏王證東窗事犯》第一折:“信著個挾天子令諸侯紫綬臣,待損俺守邊塞破敵軍鐵衣郎!”
    150

    挾天子以令天下

    成語拼音: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tiān xià
    成語解釋:
    挾制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現比喻用領導的名義按自己的去指揮別人。同“挾天子以令諸侯”。
    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從。”
    151

    挾天子以令諸侯

    成語拼音: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成語解釋:
    挾制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現比喻用領導的名義按自己的去指揮別人。
    成語出處: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下卷:“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必從,然謂之尊君則不可。”
    152

    羞羞答答

    成語拼音:
    xiū xiū dā dā
    成語解釋:
    答答:羞愧的樣子。形容難為情,不好
    成語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楔子:“羞羞答答的,怎生去!”
    153

    習焉不察

    成語拼音:
    xī yān bù chá
    成語解釋:
    習:習慣;焉:語氣詞,有“于此”的;察:覺察。指經常接觸某種事物,反而覺察不到其中存在的問題。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154

    習焉不覺

    成語拼音:
    xī yān bù jué
    成語解釋:
    習:習慣;焉:語氣助詞,相當于“于是”的。指習慣于某種事物而覺察不到其中的問題
    成語出處:
    清·沈德潛《學詩晬語》下卷:“改漫為熳,不知起于何時?焉烏成馬,習焉不覺,殊可怪也。”
    155

    相映成趣

    成語拼音:
    xiāng yìng chéng qù
    成語解釋:
    相映:對照;趣:興味。相互襯托著;顯得很有趣味;很有
    成語出處:
    朱自清《“子夜”》:“寫馮云卿等三人作公債而失敗,那不過點綴點綴,取其與吳趙兩巨頭相映成趣,覺得熱鬧些。”
    156

    習焉弗察

    成語拼音:
    xí yān fú chá
    成語解釋:
    習:習慣;焉:語氣助詞,相當于“于是”的。指習慣于某種事物而覺察不到其中的問題
    成語出處:
    清·梁章鉅《浪跡續談·孫白谷》:“此實傳庭,又或誤以為‘傅庭’,耳食之徒,遂習焉弗察耳。”
    157

    習與性成

    成語拼音:
    xí yǔ xìng chéng
    成語解釋:
    性:性格。長期習慣于怎樣,就會形成怎樣的性格。有習慣成自然的
    成語出處:
    《尚書 太甲上》:“茲乃不義,習與性成。”
    158

    寓貶于褒

    成語拼音:
    yù biǎn yú bāo
    成語解釋:
    寓:寄托。在表面褒頌的詞句下寓含譏諷的
    成語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78回:“又想文字付去未久,尚未刻鐫,可即索回,另作一篇寓貶于褒之文便了。”
    159

    玉成其事

    成語拼音:
    yù chéng qí shì
    成語解釋:
    玉成:成全,內含客氣的。成全那件事情。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回:“大夫能玉成其事,請以白璧二雙,黃金百鎰為獻。”
    160

    宜嗔宜喜

    成語拼音:
    yi chen yi xi
    成語解釋:
    是不論生氣,還是高興,總是很美的。
    成語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呀,誰想著寺里遇神仙!我見他宜嗔宜喜春風面,偏宜貼翠花鈿。”
    * 關于意思的成語 形容意思的成語 描述意思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