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形容的成語 (8284個)
-
881
百城之富
- 成語拼音:
- bǎi chéng zhī fù
- 成語解釋:
- 形容藏書極多,似擁有許多城市那樣富有。
- 成語出處:
- 語出《魏書 李謐傳》:“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
-
882
筆參造化
- 成語拼音:
- bǐ cān zào huà
- 成語解釋:
- 造化:創造化育。一支筆參與了創造化育。形容文筆高妙
- 成語出處:
-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筆參造化,學究天人。”
-
883
百讀不厭
- 成語拼音:
- bǎi dú bù yàn
- 成語解釋:
- 厭:厭煩;厭倦。反復閱讀也不感到厭倦。形容詩文含義精深;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 成語出處:
- 宋 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詩:“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
884
筆底春風
- 成語拼音:
- bǐ dǐ chūn fēng
- 成語解釋:
- 形容繪畫、詩文生動,如春風來到筆下。
- 成語出處:
- 元 黃溍《瑤池春宴圖》詩:“西飛青雀幾時還,貝闕琳宮縹緲間,筆底春風殊未老,蟠桃積核已如山。”
-
885
鼻端出火
- 成語拼音:
- bí duān chū huǒ
- 成語解釋:
- 形容意氣風發;情緒激昂。
- 成語出處:
- 見“鼻頭出火”。
-
886
拔地參天
- 成語拼音:
- bá dì cān tiān
- 成語解釋:
- 拔地:從地面上陡然聳立。參天:高聳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氣勢雄偉。同“拔地倚天”。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春天的信號》:“雖然只是一根嫩苗,只要它不遭遇斧斤,我們可以預言,它一定會拔地參天。”
-
887
不登大雅
- 成語拼音:
- bù dēng dà yǎ
- 成語解釋:
- 大雅:高貴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廳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
- 成語出處:
- 見“不登大雅之堂”。
-
888
不登大雅之堂
- 成語拼音:
- bù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
- 成語解釋:
-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藝作品)。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部評話,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
889
倍道而進
- 成語拼音:
- bèi dào ér jìn
- 成語解釋:
-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進。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回:“曹兵聞失兗州,必然倍道而進,待其過半,一擊可擒也。”
-
890
踣地呼天
- 成語拼音:
- bó dì hū tiān
- 成語解釋:
- 踣:仆倒。呼天搶地,形容極度悲傷
- 成語出處:
- 清 周亮工《書影》第四卷:“踣地呼天,聲竭泣血,觀者如堵,無不隕涕。”
-
891
兵多將廣
- 成語拼音:
- bīng duō jiàng guǎng
- 成語解釋:
- 兵將眾多。形容軍隊人員多,兵力強大。
- 成語出處:
-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憑著俺這里兵多將廣,馬壯人強,量吳國姬光到的那里,就怕著他哩?”
-
892
倍道兼進
- 成語拼音:
- bèi dào jiān jìn
- 成語解釋:
-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行進
- 成語出處:
- 清 錢采《說岳全傳》第22回:“迎二帝于沙漠,救生民于涂炭,爾其倍道兼進,以慰朕懷。”
-
893
博大精深
- 成語拼音:
- bó dà jīng shēn
- 成語解釋:
- 博:廣博;精深:又專又深。形容思想和學識廣博而高深。
- 成語出處:
- 明 姜世昌《逸周書》:“迄今讀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載,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學者所及。”
-
894
不得開交
- 成語拼音:
- bù dé kāi jiāo
- 成語解釋:
- 交:相錯,糾纏。形容沒法解開或擺脫。
- 成語出處:
- ?
-
895
筆底龍蛇
- 成語拼音:
- bǐ dǐ lóng shé
- 成語解釋:
- 猶言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 成語出處: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三十一回:“聞公博學廣記,筆底龍蛇,真才子也。”
-
896
筆大如椽
- 成語拼音:
- bǐ dà rú chuán
- 成語解釋:
- 椽:房椽;放在檀上架屋頂的木桿。筆大得好像椽子。多形容大毛筆。
- 成語出處:
- 《晉書 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
-
897
不斷如帶
- 成語拼音:
- bù duàn rú dài
- 成語解釋:
- 猶不絕如縷。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 韓愈傳贊》:“自晉汔隋,老佛顯行,圣道不斷如帶。”
-
898
鼻端生火
- 成語拼音:
- bí duān shēng huǒ
- 成語解釋:
- 以之形容馬行疾速。
- 成語出處:
- 語出《南史 曹景宗傳》:“我昔在鄉里,騎快馬如龍……覺耳后生風,鼻頭出火。”
-
899
不動聲色
- 成語拼音:
- bù dòng shēng sè
- 成語解釋:
- 動:變動;聲:說話的聲音;色:臉色。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形容鎮靜、沉著。也作“聲色不動”、“不露聲色”。
- 成語出處:
- 宋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
900
白藋同心
- 成語拼音:
- bái diào tóng xīn
- 成語解釋:
- 猶言心如野草。形容不羨榮華的品節。
- 成語出處:
- 北周 庾信《竹杖賦》:“秋藜促節,白藋同心。終堪荷蓧,自足驅禽。”
* 關于形容的成語 形容形容的成語 描述形容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