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形容的成語 (8284個)

    541

    筆掃千軍

    成語拼音:
    bǐ sǎo qiān jūn
    成語解釋:
    掃:清除,消滅。筆力雄健,雄奇奔放,無所匹敵
    成語出處:
    唐 杜甫《醉歌行》詩:“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
    542

    白首窮經

    成語拼音:
    bái shǒu qióng jīng
    成語解釋:
    白首:白頭;窮經:專心鉆研經書。指直到年老還在鉆研經籍,好學不倦
    成語出處:
    宋 蘇轍《范鎮可侍讀太一宮使告詞》:“謂白首窮經之樂,尚可推以與人。”
    543

    百歲千秋

    成語拼音:
    bǎi suì qiān qiū
    成語解釋:
    一百年,一千載。歲月漫長,歷時很久。
    成語出處:
    明 康海《王蘭卿》第三折:“便活到百歲千秋索一死,則不如另尋個身計。”
    544

    百順千隨

    成語拼音:
    bǎi shùn qiān suí
    成語解釋:
    什么都順從。同“百依百隨”。
    成語出處: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六:“李將軍見他聰明伶俐,知書曉事,愛得他如珠似玉一般,十分抬舉,百順千隨。”
    545

    不識人間有羞恥事

    成語拼音:
    bù shí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
    成語解釋:
    不知道人世間還有羞恥之事。恬不知恥。
    成語出處:
    宋 歐陽修《與高司諫書》:“是足下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爾。
    546

    跋涉山川

    成語拼音:
    bá shè shān chuān
    成語解釋:
    遠道奔波之苦。參見“跋山涉水”。
    成語出處:
    《左傳 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棄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547

    跋山涉川

    成語拼音:
    bá shān shè chuān
    成語解釋:
    遠道奔波之苦。參見“跋山涉水”。
    成語出處:
    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 事實二》:“過家上冢,懇章盡得于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于艱險。”
    548

    跋山涉水

    成語拼音:
    bá shān shè shuǐ
    成語解釋:
    跋:翻山越嶺;涉:徒步過水。翻山越嶺;蹚水過河。走遠路的艱苦。也作“跋山涉川”。
    成語出處:
    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 事實二》:“過家上冢,懇章盡得于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于艱險。”
    549

    白首同歸

    成語拼音:
    bái shǒu tóng guī
    成語解釋:
    歸:歸向、歸宿。一直到頭發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友誼長久,始終不渝。后用“白首同歸”,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時去世。
    成語出處:
    晉·潘岳《金谷集作詩》:“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550

    白手興家

    成語拼音:
    bái shǒu xīng jiā
    成語解釋:
    原來無基礎或條件很差而創出一番事業。同“白手起家”。
    成語出處:
    沙汀《記賀龍》十一:“聯絡參謀極力稱贊這些同志都是白手興家的能手。”
    551

    屏聲息氣

    成語拼音:
    bǐng shēng xī qì
    成語解釋:
    抑制著呼吸使不出聲音。恭敬畏懼的神態。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只見兩三個小丫頭都在這里,屏聲息氣齊齊的伺候著。”
    552

    不識一丁

    成語拼音:
    bù shí yī dīng
    成語解釋:
    一個字也不認識。
    成語出處:
    明 胡應麟《詩藪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呂安所為題鳳,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識一丁。”
    553

    巴山越嶺

    成語拼音:
    bā shān yuè lǐng
    成語解釋:
    巴:攀援。攀山過嶺。善于登山行走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嶺彪,馬跨翻江混海虬。”
    554

    百死一生

    成語拼音:
    bǎi sǐ yī shēng
    成語解釋:
    生命極其危險,處于死亡的邊緣。
    成語出處:
    《北齊書 杜弼傳》:“諸勛人身觸鋒刃,百死一生,縱其貪鄙,所取處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555

    悲聲載道

    成語拼音:
    bēi shēng zài dào
    成語解釋:
    指哀傷呼叫之聲充滿道路。苦難深重。
    成語出處:
    太平天國 洪秀全《誓師檄文》:“婦嘆童呼,悲聲載道;酷刑厚斂,怨氣沖天。”
    556

    不賞之功

    成語拼音:
    bù shǎng zhī gōng
    成語解釋:
    功勞極大。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557

    不識之無

    成語拼音:
    bù shí zhī wú
    成語解釋:
    識:認識。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成語出處:
    唐 白居易《與元九書》:“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558

    變態百出

    成語拼音:
    biàn tài běi chū
    成語解釋:
    事物態變化之多。
    成語出處:
    《新唐書 藝文志一》:“歷代盛衰,文章與時高下。然其變態百出,不可窮極,何其多也。”
    559

    半推半就

    成語拼音:
    bàn tuī bàn jiù
    成語解釋:
    推:推辭;就:靠攏;接受。一面推辭;一面接受。表面推辭;但內心愿意接受;假意拒絕的樣子。
    成語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揾香腮。”
    560

    半吐半露

    成語拼音:
    bàn tǔ bàn lù
    成語解釋:
    說話含糊不清,不直截了當。
    成語出處:
    《紅樓夢》第五十回:“因賈母尚未說明,自已也不好擬定,遂半吐半露告訴賈母道:‘可惜了這孩子沒福!前年他父親就沒了。’”
    * 關于形容的成語 形容形容的成語 描述形容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