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形容的成語 (8284個)
-
401
碧空萬里
- 成語拼音:
- bì kōng wàn lǐ
- 成語解釋:
- 萬里:指面積大,距離長。形容天氣晴朗。
- 成語出處:
- 權延赤《走下圣壇的周恩來 休息與娛樂》:“冰峰林立,白云徜徉其間;碧空萬里,與皚皚白雪上下輝映,幻化流轉著七彩光芒。”
-
402
閉口無言
- 成語拼音:
- bì kǒu wú yán
- 成語解釋:
- 閉住嘴巴不言語。形容對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覺得理虧而無話可講時的情態。參見“閉口不言”。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四回:“關勝連忙答禮,閉口無言,手腳無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五回:“一席話說得朱博如閉口無言,只得別去。”
-
403
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 成語拼音:
- bù kě wú yī,bù kě yǒu èr
- 成語解釋:
- 形容獨一無二或唯一的
- 成語出處:
- 《南齊書·張融傳》:“太祖索奇愛融,為太尉時,時與融款接。見融常笑曰:‘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
404
不可無一,不能有二
- 成語拼音:
- bù kě wú yī,bù néng yǒu èr
- 成語解釋:
- 形容獨一無二或唯一的
- 成語出處:
- 清·張岱《周宛委墓志銘》:“如此異才,求之天下,真不可無一,不能有二也。”
-
405
不可限量
- 成語拼音:
- bù kě xiàn liàng
- 成語解釋:
- 限量:限定止境、數量。形容前程遠大。
- 成語出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6回:“鮑文卿向知府著實贊這季少爺將來不可限量。”
-
406
不可須臾離
- 成語拼音:
- bù kě xū yú lí
- 成語解釋:
- 須臾:片刻。一會都不能離開。形容至關重要
- 成語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者也,可離非道也。”
-
407
不可以道里計
- 成語拼音:
- bù kě yǐ dào lǐ jì
- 成語解釋:
- 計:計算。不能用里程來計算。形容程度相差很大
- 成語出處:
- 章炳麟《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最有學問的人,就是周秦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純輩,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計了。”
-
408
不堪一擊
- 成語拼音:
- bù kān yī jī
- 成語解釋:
- 不堪:經不起。經不起一打。形容十分脆弱。有時也指文章的論點不嚴密;經不起反駁。
- 成語出處:
- 王安憶《命運交響曲》:“我太響,心里卻在大聲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一擊了!”
-
409
不可一世
- 成語拼音:
- bù kě yī shì
- 成語解釋:
- 可:許可;贊成。沒有贊許過當時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極點。
- 成語出處: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15卷:“王荊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獨懷刺候濂溪,三及門而三辭焉。”
-
410
不肯一世
- 成語拼音:
- bù kěn yī shì
- 成語解釋:
- 一世:同處于一個世界。自視甚高,看不起天下人。形容目空一切、驕橫自大
- 成語出處:
- 宋·黃庭堅《跋范文正公帖》:“往時蘇才翁筆法妙天下,不肯一世人。”
-
411
不可移易
- 成語拼音:
- bù kě yí yì
- 成語解釋:
- 移:轉移;易:變換。不能動搖和改變。形容不可動搖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4卷:“有所定,則知其理之確然如是,一定則不可移易,任是千勁萬勁,也動搖他不得。”
-
412
不可言狀
- 成語拼音:
- bù kě yán zhuàng
- 成語解釋:
- 狀:形容。沒法用言辭來形容
- 成語出處:
- 廖仲愷《再論錢幣革命》:“其結果遂致錢幣之購買力銳減,受契約上一定之月給以為生活者,窘苦不可言狀。”
-
413
不堪言狀
- 成語拼音:
- bù kān yán zhuàng
- 成語解釋:
- 指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 成語出處: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2回:“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幾時,官場上面的舉動,也見了許多,竟有不堪言狀的。”
-
414
不可終日
- 成語拼音:
- bù kě zhōng rì
- 成語解釋:
- 終日:從早到晚;整天。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局勢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安。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
-
415
不倫不類
- 成語拼音:
- bù lún bù lèi
- 成語解釋:
- 倫:類。既不像這一類;也不像那一類。形容不正派或不規范。也指將互不相關的事物拿來作比擬。
- 成語出處:
- 明 吳炳《療妒羹 絮影》:“眼中人不倫不類,阱中人不伶不俐。”
-
416
百伶百俐
- 成語拼音:
- bǎi líng bǎi lì
- 成語解釋:
- 形容非常聰明乖巧。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李玉英獄中訟冤》:“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顏色,女工針指,卻也百伶百俐,只是心腸有些狠毒。”
-
417
鬢亂釵橫
- 成語拼音:
- bìn luàn chāi héng
- 成語解釋:
- 鬢:耳邊的頭發;釵:婦女的首飾。耳邊的頭發散亂,釵子橫在一邊。形容婦女心緒不佳,無心梳妝打扮
- 成語出處:
- 宋 蘇軾《洞仙歌》詞:“人未寢,倚枕鬢亂釵橫。”
-
418
不露辭色
- 成語拼音:
- bù lù cí sè
- 成語解釋:
- 辭色:言辭神色。不讓心里的打算從話音和臉色上流露出來。形容說話沉著老練
- 成語出處: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窺其際,好以甘言啖人,而陰中傷之,不露辭色。”
-
419
不劣方頭
- 成語拼音:
- bù liè fāng tóu
- 成語解釋:
- 劣:不好;方頭:俗指不通時宜為方頭。不以不通時宜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強、頑固。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我從來不劣方頭,恰便似火上澆油。我偏和那有勢力的官人每卯酉。”
-
420
拔來報往
- 成語拼音:
- bá lái fù wǎng
- 成語解釋:
- 報:通“赴”,迅速。很快地來,很快地去。形容頻繁地奔來奔去。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少儀》:“毋拔來,毋報往。”鄭玄注:“報,讀為‘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
* 關于形容的成語 形容形容的成語 描述形容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