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當當的成語 (208個)
-
61
長歌當哭
- 成語拼音:
- cháng gē dàng kū
- 成語解釋:
- 長歌:放聲歌詠;引申為寫詩文;當:當作。以放聲歌詠代替哭泣;指用詩文抒發胸中悲憤的感情。也作“長歌代哭”。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7回:“感懷觸緒,聊賦四章,匪曰無故呻吟,亦長歌當哭之意耳。”
-
62
豺狼當道
- 成語拼音:
- chái láng dāng dào
- 成語解釋:
- 豺、狼:兩種兇殘的野獸;當:正當;當道:橫在路中間擋路。豺狼兩種兇殘的野獸橫在道路中間。比喻殘暴的人掌權得勢或違法橫行;也作“虎狼當路”。
- 成語出處:
- 漢 荀悅《漢紀 平帝紀》:“豺狼當道,安問狐貍!”
-
63
豺狼當涂
- 成語拼音:
- chái láng dāng tú
- 成語解釋:
- 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國政。
- 成語出處:
- 《晉書 熊遠傳》:“孝懷皇帝宮未反,豺狼當涂,人神同忿。”
-
64
處置失當
- 成語拼音:
- chǔ zhì shī dàng
- 成語解釋:
- 處理問題的方式不適合
- 成語出處:
-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過去家父對列位有些處置失當之處,驅逐你們出了莊子,流落外鄉,受了幾天苦,委屈了眾人。”
-
65
當場出丑
- 成語拼音:
- dāng chǎng chū chǒu
- 成語解釋:
- 在大庭廣眾露出丑相,丟臉
- 成語出處:
- 明 徐霖《繡襦記 教唱蓮花》:“自古道寧分數斗,莫增一口。你今休怪,當場出丑。”
-
66
當場獻丑
- 成語拼音:
- dāng chǎng xiàn chǒu
- 成語解釋:
- 當:對著,向著。在大庭廣眾露出丑相,丟臉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我今年已六十,尚無子嗣,你若肯時,便請個先生教你,也強如當場獻丑。”
-
67
當斷不斷
- 成語拼音:
- dāng duàn bù duàn
- 成語解釋:
- 指應該決斷的時候不能決斷。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春申君列傳論》:“語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
68
當行出色
- 成語拼音:
- dāng háng chū sè
- 成語解釋:
- 指做本行本業的事,成績特別顯著。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師老爺吃上這袋煙,越發談得高興了,道是今年的會墨,那篇逼真大家,那篇當行出色。”
-
69
對酒當歌
- 成語拼音:
- duì jiǔ dāng gē
- 成語解釋:
- 面對著美酒應當高聲歌唱。又可指面對著美酒和歌舞。指宴請賓客時賦詩以助酒興;含有人生應及時行樂的意思。
- 成語出處:
- 三國 魏 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70
當機貴斷
- 成語拼音:
- dāng jī guì duàn
- 成語解釋:
- 當:面臨;機:時機;斷:決斷。在緊要關頭貴在立即作出決斷
- 成語出處:
- 《宋史·宋綬傳》:“臨事尚乎守,當機貴乎斷,兆謀先乎密。”
-
71
當機立決
- 成語拼音:
- dāng jī lì jué
- 成語解釋:
- 抓住時機,立刻判決。
- 成語出處:
- 清 采蘅子《蟲鳴漫錄》卷一:“國家設官分職,秩有大小,權亦有等差:斬絞者奏請定奪,軍流決于臬司,徒決于府,枷仗決于縣,法至良也。所患者,不能當機立決,必待報而后施行。”
-
72
當家立紀
- 成語拼音:
- dāng jiā lì jì
- 成語解釋:
- 指管理家務。
- 成語出處: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回:“這娘子今年不上二十五六歲,生的長挑身材,一表人物,打扮起來就是個燈人兒。風流俊俏,百伶百俐,當家立紀、針指女工、雙陸棋子,不消說。”
-
73
當今無輩
- 成語拼音:
- dāng jīn wú bèi
- 成語解釋:
- 目前沒人能比得上。輩,比。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 吳志 張溫傳》:“[孫權]問公卿曰:‘溫當今與誰為比?’大農劉基曰:‘可與全琮為輩。’太常顧雍曰:‘基未詳其為人也。溫當今無輩。’”
-
74
當今之務
- 成語拼音:
- dāng jīn zhī wù
- 成語解釋:
- 當:當前;務:應該做的事。當前急切應辦的要事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衛凱傳》:“當今之務,宜君臣上下,并且籌策,計較府庫,量入為出。”
-
75
當家作主
- 成語拼音:
- dāng jiā zuò zhǔ
- 成語解釋:
- 作了家庭的主人。比喻對于分內的事務挑重擔;盡心負責。也比喻人民有權力;有義務參加治理國家大事。
- 成語出處:
- 沙汀《風浪》:“申大嫂可以說是全家真正當家作主的人,申大哥也事事聽她安排。”
-
76
當面錯過
- 成語拼音:
- dāng miàn cuò guò
- 成語解釋:
- 面對面地失去了機會。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回:“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識真師,當面錯過!’”明 洪應明《菜根譚 閑適》:“一起便覺,一覺便轉,此是轉禍為福、起死回生的關頭,切莫當面錯過。”
-
77
當面鑼,對面鼓
- 成語拼音:
- dāng miàn luó,duì miàn gǔ
- 成語解釋:
- 比喻面對面地商量、對證或爭論。
- 成語出處: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1回:“他聽見俺娘說不拘幾時要對這話,他如何就慌了。要是我,你兩個當面鑼、對面鼓的對不是!”
-
78
當世才度
- 成語拼音:
- dāng shì cái dù
- 成語解釋:
- 當世:當代,現世。才:才華。度:氣度。當代具有才華氣度的人。亦作“當世才具”。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曹肇傳》:“肇有當世才度,為散騎常侍、屯騎校尉。”
-
79
當頭棒喝
- 成語拼音:
- dāng tóu bàng hè
- 成語解釋:
- 當頭:迎頭;喝:大聲喊叫。原是佛教用語。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或大喝一聲;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成語出處: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黃檗運禪師法嗣 臨濟義玄禪師》:“上堂,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豎起拂子,僧便喝,師便打。”
-
80
當頭一棒
- 成語拼音:
- dāng tóu yī bàng
- 成語解釋:
- 迎頭一棍子。比喻受到嚴重警告或突然的打擊。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17回:“一聞那僧問起玉來,好像當頭一棒,便說道:‘你也不用銀子了,我把那玉還你罷。’”
* 關于當當的成語 形容當當的成語 描述當當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