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巴巴的成語 (39個)

    21

    三覽四

    成語拼音:
    bā sān lǎn sì
    成語解釋:
    比喻說話拉扯,沒有中心。
    成語出處:
    元 蕭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我說的丁一確二,你說的三覽四。”
    22

    蛇吞象

    成語拼音:
    bā shé tūn xiàng
    成語解釋:
    蛇:傳說中的大蛇。一條蛇想吞吃一條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貪得無厭
    成語出處:
    《山海經·海內南經》:“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23

    山越嶺

    成語拼音:
    bā shān yuè lǐng
    成語解釋:
    :攀援。攀山過嶺。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人似山越嶺彪,馬跨翻江混海虬。”
    24

    頭探腦

    成語拼音:
    bā tóu tàn nǎo
    成語解釋:
    形容伸著頭偷看。
    成語出處:
    《鷓鴣天·乘公共交通車》:“乘客紛紛一字排,頭探腦費疑猜,東南西北車多少,不靠咱們這站臺。”
    25

    吃啞

    成語拼音:
    chī yǎ bā kuī
    成語解釋:
    自己遭受暗算或受損吃虧,不敢聲張或無法申訴,只好自認吃虧。
    成語出處:
    清 石昆玉《三俠五義》第十四回:“且說苗家父子丟了銀子,因是暗昧之事,也不敢聲張,竟吃了啞虧了。
    26

    狐貍尾

    成語拼音:
    hú lí wěi ba
    成語解釋:
    傳說狐貍能變成人形迷惑人,但不能使尾改變。比喻壞人的本來面目或迷惑、欺騙人的罪證
    成語出處:
    北魏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 法云寺》:“孫巖娶妻三年,不脫衣而臥。巖私怪之,伺其睡,陰解其衣,有毛長三尺似野狐尾。巖懼而出之。妻臨去,將刀截巖發而走。鄰人逐之,變成一狐,追之不得。
    27

    耗子尾

    成語拼音:
    hào zǐ wěi bā
    成語解釋:
    耗子尾沒有肉。比喻沒有多大好處,不值得重視
    成語出處:
    28

    老鼠尾

    成語拼音:
    lǎo shǔ wěi bā
    成語解釋:
    比喻條件很差,力量很小
    成語出處:
    陳立德《前驅》:“卻被她一把揪住了腦后的那條花白的細辮子,像抓住了一條就想逃走的老鼠尾。”
    29

    翹尾

    成語拼音:
    qiào wěi bā
    成語解釋:
    翹:向上昂起。比喻驕傲或自鳴得意
    成語出處:
    毛澤東《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一萬年也不要驕傲,永遠不要翹尾。”
    30

    難藏

    成語拼音:
    wěi bā nán cáng
    成語解釋:
    指不能藏住自己的尾
    成語出處:
    31

    烏焦

    成語拼音:
    wū jiāo bā gōng
    成語解釋:
    烏:黑色;焦:火力過猛,使東西燒成炭樣。原是《百家姓》中的四個姓氏。比喻燒得墨黑。
    成語出處:
    蔡東藩《民國演義》第五回:“良弼正要進門,猛聽得一聲怪響,不禁卻顧,可巧彈落腳旁,把左足轟得烏焦弓,呼痛未終,已是暈倒。”
    32

    妄口

    成語拼音:
    wàng kǒu bā shé
    成語解釋:
    比喻胡言亂語。有時也指造謠污蔑。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20回:“只要自己拿定主意,必定還要妄口舌血淋淋的起這樣惡誓么?”
    33

    成語拼音:
    xiāng bā lǎo
    成語解釋:
    笨拙、遲鈍又粗俗質樸的鄉下人
    成語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42章:“我還沒有能變成一個純粹的城里人,但也不完全是一個鄉佬了。”
    34

    下里

    成語拼音:
    xià lǐ bā rén
    成語解釋:
    下里:鄉里;人:蜀的人民。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
    成語出處:
    戰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35

    成語拼音:
    yǎ bā kuī
    成語解釋:
    吃了虧不便說或不愿說
    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4回:“且說苗家父子丟了銀子,因是暗昧之事,也不敢聲張,竟吃了啞虧了。”
    36

    一個掌拍不響

    成語拼音:
    yī gè bā zhǎng pāi bù xiǎng
    成語解釋:
    比喻事情不會是單方面引起的。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8回:“‘一個掌拍不響’,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惡些。”
    37

    雞爛嘴

    成語拼音:
    jī làn zuǐ bā yìng
    成語解釋:
    比喻自知理虧,還要強辯。
    成語出處:
    38

    留尾

    成語拼音:
    liú wěi bā
    成語解釋:
    比喻事情沒有干完,還有問題
    成語出處:
    39

    愣眼

    成語拼音:
    lèng yǎn bā zhēng
    成語解釋:
    愣:呆,失神。由于吃驚而眼發直
    成語出處:
    * 關于巴巴的成語 形容巴巴的成語 描述巴巴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