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屈服的成語 (33個)
-
21
不伏燒埋
- 成語拼音:
- bù fú shāo mái
- 成語解釋:
- 伏:屈服;燒埋:燒埋銀錢,舊時官府向殺人犯追繳賠給死者家屬的埋葬費。比喻不伏罪或不聽勸解。
- 成語出處:
- 元 康進之《李逵負棘》第四折:“休道你兄弟不伏燒埋,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來;若不打,這頑皮不改。”
-
22
百折不摧
- 成語拼音:
- bǎi zhé bù cuī
- 成語解釋:
- 受到無數挫折都不屈服、動搖。形容意志堅強。
- 成語出處:
- 宋 蘇轍《祭亡兄端明文》:“義氣外強,道心內全,百折不摧,如有待然。”
-
23
持正不撓
- 成語拼音:
- chí zhèng bù náo
- 成語解釋:
- 撓:彎曲。主持公道,不偏不向,不屈服
- 成語出處:
- 《明史·蔣冕傳》:“冕當正德之季,主昏政亂,持正不撓,有匡弼功。”
-
24
低首俯心
- 成語拼音:
- dī shǒu fǔ xīn
- 成語解釋:
- 形容屈服順從
- 成語出處:
- 清·袁枚《隨園詩話》第一卷:“余以為八家、少陵復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復辯論而不遵其改者。”
-
25
低首下心
- 成語拼音:
- dī shǒu xià xīn
- 成語解釋:
- 首:頭;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順從。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祭鱷魚文》:“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
-
26
低頭下心
- 成語拼音:
- dī tóu xià xīn
- 成語解釋:
- 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順從
- 成語出處:
- 鄭振鐸《風波》:“他連忙低頭下心的勸道:‘不要著急,不要著急,我說著玩玩的!房里冷,快來睡!’”
-
27
伏虎降龍
- 成語拼音:
- fú hǔ xiáng lóng
- 成語解釋:
-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形容力量強大,能戰勝一切敵人和困難。
- 成語出處:
-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二折:“學師父伏虎降龍,跨鸞乘鳳。”
-
28
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頭
- 成語拼音:
- jì zài ǎi yán xià,zěn gǎn bù dī tóu
- 成語解釋:
- 既:已經,已然;檐:屋檐。比喻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不得不向對方屈服。指依附或有求于人,只得委曲求全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8回:“‘這是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頭。’三藏只得雙手合著與他見個禮。”
-
29
拍案而起
- 成語拼音:
- pāi àn ér qǐ
- 成語解釋:
- 案:幾案;桌子。拍著桌子憤然而立。形容極度憤怒。有時也形容對反動勢力的不屈服。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46回:“半氏大怒,拍案而起。”
-
30
矢志捐軀
- 成語拼音:
- shǐ zhì juān qū
- 成語解釋:
- 矢:通“誓”,發誓;捐軀:犧牲生命。立志犧牲而不屈服
- 成語出處:
- 《清史稿·尚可喜傳》:“惟知矢志捐軀,保國嶺南,以表臣始終之誠。”
-
31
威脅利誘
- 成語拼音:
- wēi xié lì yòu
- 成語解釋:
- 用軟硬兼施的手段,企圖使人屈服。
- 成語出處:
- 李喬《歡笑的金沙江》:“在他的威脅利誘下,他們沒有辦法,只好鬼混下去。”
-
32
忠鯁不撓
- 成語拼音:
- zhōng gěng bù náo
- 成語解釋:
- 鯁:魚刺,引申為直。指忠誠正直,不肯屈服
- 成語出處:
- 《晉書·劉頌傳論》:“逮元康之間,賊臣專命,舉朝戰栗,茍避俎醯,頌以此時,忠鯁不撓。”
-
33
止戈為武
- 成語拼音:
- zhǐ gē wéi wǔ
- 成語解釋:
-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兩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戰,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對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
* 關于屈服的成語 形容屈服的成語 描述屈服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