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尸體的成語 (22個)
-
1
借尸還魂
- 成語拼音:
- jiè shī huán hún
- 成語解釋:
- 迷信傳說;人死以后靈魂可以借別人的尸體復活。比喻已經沒落或死亡的事物又以另一種形式或名義出現。
- 成語出處:
- 元 岳伯川《鐵拐李》楔子:“岳壽,誰想你渾家將你尸骸燒化了,我如今著你借尸還魂,尸體是小李屠,魂靈是岳壽。”
-
2
走骨行尸
- 成語拼音:
- zǒu gǔ xíng shī
- 成語解釋:
- 行尸:會行走的尸體。比喻雖有形骸卻沒有靈魂,庸碌無能、毫無生氣的人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柳梢青》詞:“走骨行尸,貪財競色,枉銷年月。”
-
3
走肉行尸
- 成語拼音:
- zǒu ròu xíng shī
- 成語解釋:
- 行尸:會走動的尸體。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華偉生《開國奇冤·謀擢》:“盡熱衷瞞神嚇鬼,扮花面走肉行尸。”
-
4
裹尸馬革
- 成語拼音:
- guǒ shī mǎ gé
- 成語解釋:
- 革:皮革。用馬皮包裹尸體。形容將士戰死沙場的英勇無畏的氣慨。
- 成語出處:
- 宋·陸游《隴頭水》:“男兒墜地志四方,裹尸馬革固其常。”
-
5
行尸走肉
- 成語拼音:
- xíng shī zǒu ròu
- 成語解釋:
- 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行尸:會走動的尸體。
- 成語出處:
- 晉 王嘉《拾遺記 后漢》:“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
6
堆垛死尸
- 成語拼音:
- duī duò sǐ shī
- 成語解釋:
- 堆垛:堆積;死尸:死人尸體。比喻文章一味拾取陳腐冷僻的典故,堆砌成文
- 成語出處:
- 宋·許凱《彥周詩話》:“凡作詩若正爾填塞,謂之‘點鬼簿’,亦謂之‘堆垛死尸’。”
-
7
橫尸遍野
- 成語拼音:
- héng shī biàn yě
- 成語解釋:
- 殺得到處都是尸體
- 成語出處:
-
8
掘墓鞭尸
- 成語拼音:
- jué mù biān shī
- 成語解釋:
- 挖開墳墓,鞭打尸體。形容兇惡或仇恨很深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伍子胥列傳》:“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
9
諫尸謗屠
- 成語拼音:
- jiàn shī bàng tú
- 成語解釋:
- 向尸體勸諫,向屠伯指責殺牲的過失。比喻勸諫無濟于事
- 成語出處:
- 唐 柳宗元《天對》:“幽禍挐以夸,憚褒以漁。淫嗜筏殺,諫尸謗屠。”
-
10
流血浮尸
- 成語拼音:
- liú xuè fú shī
- 成語解釋:
- 浮:漂浮。流的血將尸體都漂了起來。形容死傷很多
- 成語出處:
- 《越絕書·外傳記吳王占夢》:“吳師涉江,流血浮尸者不可勝數。”
-
11
馬革裹尸
- 成語拼音:
- mǎ gé guǒ shī
- 成語解釋:
- 革:皮;皮革;裹:包。用馬皮將尸體包起來。形容英雄戰死殺場的決心和無畏氣概。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
12
尸橫遍野
- 成語拼音:
- shī héng biàn yě
- 成語解釋:
- 尸:尸體;橫:雜亂;遍:到處。尸體布滿四野;形容死人極多。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直殺到天明,卻才收軍。殺得尸橫遍野,血流成河。”
-
13
尸居余氣
- 成語拼音:
- shī jū yú qì
- 成語解釋:
- 余氣:最后一口氣。象尸體一樣但還有一口氣,指人將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氣沉沉,無所作為。
- 成語出處:
- 《晉書 宣帝紀》:“司馬公尸居余氣,形神已離,不足慮矣。”
-
14
以澤量尸
- 成語拼音:
- yǐ zé liàng shī
- 成語解釋:
- 謂尸體遍野,可以沼澤為單位計量。極言死人之多。
- 成語出處:
- 清·顧炎武《羌胡引》:“四入郊圻躪齊魯,破邑屠城不可數,刳腹絕腸,折頸折頤,以澤量尸。”
-
15
餓殍遍野
- 成語拼音:
- è piǎo biàn yě
- 成語解釋:
- 殍:人餓死后的尸體。餓死的人到處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災禍饑饉大批餓死的悲慘景象。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
16
餓殍滿道
- 成語拼音:
- è piǎo mǎn dào
- 成語解釋:
- 殍:餓死的人。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尸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
- 成語出處:
- 漢·仲長統《昌言·損益篇》:“坐視戰士之蔬菜,立望餓殍之滿道,如之何為君行此政也。”
-
17
餓莩載道
- 成語拼音:
- è piǎo zǎi dào
- 成語解釋:
- 莩:餓死的人。載道:滿路。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尸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亦作“餓殍載道”、“餓殍滿道”。
- 成語出處:
- 清·錢泳《履園叢話·舊聞·席氏多賢》:“迨父歿未幾,適當明季,蝗旱不登,餓莩載道。”
-
18
溝中瘠
- 成語拼音:
- gōu zhōng jí
- 成語解釋:
- 瘠:通“胔”,沒有完全腐爛的尸體。暴露在山溝的尸體。指因貧困而死無葬身之地的人
- 成語出處:
- 宋·文天祥《正氣歌》:“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
19
溝中之瘠
- 成語拼音:
- gōu zhōng zhī jí
- 成語解釋:
- 瘠:通“胔”,沒有完全腐爛的尸體。暴露在山溝的尸體。指因貧困而死無葬身之地的人
- 成語出處:
- 戰國·趙·荀況《荀子·榮辱》:“是其所以不免于凍餓,操瓢囊為溝壑中之瘠者也。”
-
20
九泉之下
- 成語拼音:
- jiǔ quán zhī xià
- 成語解釋:
- 九泉:地下最深的地方。人死后埋葬尸體的地方。
- 成語出處:
- 《魏書 舊平王傳》:“若為死鬼,永曠天顏,九洋之下,實深重恨。”
* 關于尸體的成語 形容尸體的成語 描述尸體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