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說的成語 (30個)
-
1
著書立言
- 成語拼音:
- zhù shū lì yán
- 成語解釋:
- 著:寫作;立:成就;說:學說。寫書或文章,創立自己的學說
- 成語出處:
- 明·李贄《焚書·童心說》:“夫學者既以多讀書識義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書立言以障學人為耶?”
-
2
邪說異端
- 成語拼音:
- xié shuō yì duān
- 成語解釋:
- 邪說:有害的學說;異端:不正統。指和正統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學說或指荒誕不經的道理
- 成語出處: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8回:“鵬兒開口,即為高蹈之路。孩兒正腦著他入于邪說異端,母親怎反獎起他來。”
-
3
九流十家
- 成語拼音:
- jiǔ liú shí jiā
- 成語解釋:
- 先秦到漢初各種學說派別的總稱。
- 成語出處:
- 漢 劉安《七略 諸子略》中把諸子思想分為十家,即: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十家,除掉小說家,就稱為九流。
-
4
邪魔外道
- 成語拼音:
- xié mó wài dào
- 成語解釋:
- 佛教語,指妨害正道的邪說和行為。比喻不符合正統思想的主張或學說。
- 成語出處:
- 《藥師經》:“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
-
5
淫辭邪說
- 成語拼音:
- yín cí xié shuō
- 成語解釋:
- 夸大失實的言論,荒謬的學說。
- 成語出處:
- 《孟子·滕文公下》:“頭先圣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
-
6
異端邪說
- 成語拼音:
- yì duān xié shuō
- 成語解釋:
- 邪說:有害的學說。異端:不符合正統的思想或理論。與正統的思想不相容的主觀或學說。
- 成語出處:
- 宋 趙與時《賓退錄》第二卷:“異端邪說日交馳,圣哲攻之心費辭。”
-
7
一家之論
- 成語拼音:
- yī jiā zhī lùn
- 成語解釋:
- 指有獨特見解、自成體系的學說或論著
- 成語出處:
- 清·顧炎武《與友人論易書》:“排斥眾說,以申一家之論,而通往之路狹矣。”
-
8
一家之說
- 成語拼音:
- yī jiā zhī shuō
- 成語解釋:
- 指有獨特見解、自成體系的學說或論著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陸贄傳》:“聽一家之說則例理可征;考歷代所行,則成敗異效。”
-
9
雜采眾說
- 成語拼音:
- zá cǎi zhòng shuō
- 成語解釋:
- 雜:多種多樣地;采:采碑,采納。廣泛地采納眾家學說、說法
- 成語出處:
-
10
著書立說
- 成語拼音:
- zhù shū lì shuō
- 成語解釋:
- 著:寫作;撰述;立:建樹;成就;說:學說。寫書或文章;創立自己的學說。也作“著書立言”。
- 成語出處: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將南京元(玄)武湖賜與莊尚志著書立說;鼓吹休明。”
-
11
著書立說
- 成語拼音:
- zhù shū lì shuō
- 成語解釋:
- 著:寫作;立:成就;說:學說。寫書或文章,創立自己的學說。
- 成語出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將南京元(玄)武湖賜與莊尚志著書立說,鼓吹休明。”
-
12
補苴罅漏
- 成語拼音:
- bǔ jū xià lòu
- 成語解釋:
- 補苴:補綴;彌縫;罅:孔隙。修補好裂縫和漏洞。原指彌補儒家學說的缺欠和不足。后泛指彌補文章、理論中的缺陷和漏洞。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進學解》:“觝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
-
13
入主出奴
- 成語拼音:
- rù zhǔ chū nú
- 成語解釋:
- 原意是崇信了一種學說,必然排斥另一種學說;把前者奉為主人,把后者當作奴仆。后比喻學術思想上的宗派主義。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原道》:“不入于老,則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
14
西學東漸
- 成語拼音:
- xī xué dōng jiàn
- 成語解釋:
- 漸:流入。西方的各種學說向東方流傳
- 成語出處:
- 《尚書·禹貢》:“東漸于海。”
-
15
罷黜百家
- 成語拼音:
- bā chù bǎi jiā
- 成語解釋:
- 罷黜:廢棄不用。原指排除諸子雜說,專門推行儒家學說。也比喻只要一種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武帝紀贊》:“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
16
安貧守道
- 成語拼音:
- ān pín shǒu dào
- 成語解釋:
- 道:主張、學說。安于貧窮,恪守信仰
- 成語出處:
- 宋 蘇軾《薦布衣陳師道狀》:“臣等伏見徐州布衣陳師道文詞高古,度越流輩,安貧守道。”
-
17
顛撲不破
- 成語拼音:
- diān pū bù pò
- 成語解釋:
- 顛:跌倒;撲:拍打。無論怎樣摔打都不會破。形容理論、學說等完全正確;無可辯駁。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朱子全書》:“既能體之而樂,則亦不患不能守,須如此而言,方是顛撲不破,絕滲漏,無病敗耳。”
-
18
顛撲不碎
- 成語拼音:
- diān pū bù suì
- 成語解釋:
- 顛:跌到;撲:拍打。無論怎樣摔打都破碎不了。比喻理論、學說完全正確,無可辯駁
- 成語出處:
- 宋·文天祥《西間書院釋菜講義》:“天地間只一個‘誠’字,更顛撲不碎。”
-
19
個人主義
- 成語拼音:
- gè rén zhǔ yì
- 成語解釋:
- 個人本身的利益應該高于一切的道德學說或原則,道德的自私自利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這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表現。”
-
20
孔孟之道
- 成語拼音:
- kǒng mèng zhī dào
- 成語解釋:
-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學說。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0回:“松聞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達孫、吳之機,專務強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誨,以開發明公耶?”
* 關于學說的成語 形容學說的成語 描述學說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