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子曰的成語 (13個)

    1

    三諫之義

    成語拼音:
    sān jiàn zhī yì
    成語解釋:
    《公羊傳 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以為得君臣之義也。”何休注引孔:“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后以“三諫之義”指事君之正道。
    成語出處:
    《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以為得君臣之義也。”何休注引孔:“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
    2

    在陳之厄

    成語拼音:
    zài chén zhī è
    成語解釋:
    《論語·衛靈公》:“(孔)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路慍,見:‘君亦有窮乎?’:‘君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后因以“在陳之厄”指饑貧等困境。
    成語出處:
    《論語·衛靈公》:“(孔)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路慍,見:‘君亦有窮乎?’:‘君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3

    待賈而沽

    成語拼音:
    dài jiǎ ér gū
    成語解釋:
    亦作“待價而沽”。等待善價出售,亦比喻懷才待用或待時而行。語本《論語·罕》:“:‘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成語出處:
    語本《論語·罕》:“:‘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4

    詩云

    成語拼音:
    shī yún zǐ yuē
    成語解釋:
    《詩經》所說和孔所言。二者均為歷代儒者遵奉的信條。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論或經典著作。
    成語出處:
    明·劉璋《鳳凰池》第一回:“見那詩云、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搖首閉目,只與云鍔穎臭味相投。”
    5

    詩云

    成語拼音:
    zǐ yuè shī yún
    成語解釋:
    :指孔;詩:指《詩經》;、云:說。泛指儒家言論。
    成語出處:
    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我堪恨那伙老喬民,用這等小猢猻,但學得些妝點皮膚,詩云。”
    6

    龍化虎變

    成語拼音:
    lóng huà hǔ biàn
    成語解釋: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韓非列傳》“(孔)謂弟:‘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后因以“龍化虎變”比喻變化莫測。
    成語出處: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韓非列傳》“(孔)謂弟:‘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
    7

    入孝出悌

    成語拼音:
    rù xiào chū tì
    成語解釋:
    語出《論語·學而》:“:‘弟入則孝,出則悌。’”謂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
    成語出處:
    語出《論語·學而》:“:‘弟入則孝,出則悌。’”漢·桓寬《鹽鐵論·授時》:“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徙義而從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8

    如指諸掌

    成語拼音:
    rú zhǐ zhū zhǎng
    成語解釋:
    《論語·八佾》:“或問褅之說。:‘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后用“如指諸掌”比喻對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成語出處:
    《論語·八佾》:“或問褅之說。:‘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9

    道不相謀

    成語拼音:
    dào bù xiāng móu
    成語解釋:
    謂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會在一起共事。語本《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成語出處:
    語出《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10

    東門黃犬

    成語拼音:
    dōng mén huáng quǎn
    成語解釋:
    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論腰斬咸陽市。臨刑謂其中:“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事見《史記·李斯列傳》。后以“東門黃犬”作為官遭禍,抽身悔遲之典。
    成語出處:
    《史記·李斯列傳》載: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論腰斬咸陽市。臨刑謂其中:“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11

    飯蔬飲水

    成語拼音:
    fàn shū yǐn shuǐ
    成語解釋:
    《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后因以“飯蔬飲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的生活。
    成語出處:
    《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云。’”
    12

    息黥補劓

    成語拼音:
    xī qíng bǔ yì
    成語解釋:
    謂修整面容殘缺,恢復本來面目。后用以喻改過自新。語本《莊·大宗師》:“許由:‘而奚來為軹,夫堯既已黥汝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將何以游夫遙蕩恣睢轉徙之涂乎?’意而:‘……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成玄英疏:“我雖
    成語出處:
    《莊·大宗師》:“……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
    13

    衒玉自售

    成語拼音:
    zuì yù zì shòu
    成語解釋:
    《論語·罕》:“:‘有美玉于斯,韞奩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沽之哉,不衒賣之辭。”后因以“衒玉自售”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
    成語出處:
    明·徐復祚《投梭記·拒奸》:“王敦篡立,神人共憤,卑人豈無包胥之志,乃朝廷未嘗見知,終難衒玉自售。”
    * 關于子曰的成語 形容子曰的成語 描述子曰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