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好東西的成語 (42個)
-
21
關東出相,關西出將
- 成語拼音:
- guēn dōng chū xiàng,guān xī chū jiàng
- 成語解釋:
- 關:函谷關。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出將帥。
- 成語出處:
- 《晉書·姚興載記》:“古人有言,關東出相,關西出將,三秦饒儁佚異,汝異多奇士。”
-
22
關西出將,關東出相
- 成語拼音:
- guān xī chū jiàng,guān dōng chū xiàng
- 成語解釋:
- 關:函谷關。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出將帥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虞詡傳》:“諺曰:‘關西出將,關東出相。’觀其習兵壯勇,實過余州。”
-
23
不吝珠玉
- 成語拼音:
- bù lìn zhū yù
- 成語解釋:
- 吝:舍不得。不要舍不得好的東西。懇切希望別人給予指教的謙詞。
- 成語出處: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九卷:“恰好聽得樹上黃鶯巧囀,就對拜住道:‘老夫再欲求教,將《滿江紅》調賦“鶯”一首,望不吝珠玉,意下如何?’”
-
24
敝帚千金
- 成語拼音:
- bì zhǒu qiān jīn
- 成語解釋:
- 敝:破舊;敝帚:破舊的掃帚。自己的破掃帚;卻看成價值千金的寶貝。比喻自己的東西即使不好;也十分愛惜。
- 成語出處:
- 漢 劉珍《東觀漢記 光武帝紀》:“城降,嬰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謂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孫,故嘗更職,何忍行此!”
-
25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 成語拼音:
- jiā yǒu bì zhǒu,xiǎng zhī qiān jīn
- 成語解釋:
- 敝帚:破掃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掃帚被認為價值千金。比喻自己的東西即使不好也倍覺珍貴。有時用于自謙。
- 成語出處:
- 漢·班固《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帝聞之,下詔讓吳漢副將劉禹曰:‘城降,嬰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謂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孫,故嘗更職,何忍行此!’”
-
26
奇花異草
- 成語拼音:
- qí huā yì cǎo
- 成語解釋:
- 罕見的奇異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東西。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0回:“命周賈于絳州城內,起一座花園,遍求奇花異草,種植其中。”
-
27
人棄我取
- 成語拼音:
- rén qì wǒ qǔ
- 成語解釋:
- 別人拋棄的東西我拾起來。原指商人廉價收買滯銷物品,待漲價賣出以獲取厚利,后用來表示不跟別人爭,仍然有好處。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貨殖列傳》:“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
28
報李投桃
- 成語拼音:
- bào lǐ tóu táo
- 成語解釋:
- 意思是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 成語出處:
- 《詩經 大雅 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
29
敝帚自享
- 成語拼音:
- bì zhǒu zì xiǎng
- 成語解釋:
- 猶言敝帚自珍。比喻東西雖不好,自己卻很珍惜。
- 成語出處:
- 清 包世臣《藝舟雙楫 書劉文清后》:“唯余事斯,素有微契,而敝帚自享,從無連篇累牘之作。”
-
30
道不拾遺
- 成語拼音:
- dào bù shí yí
- 成語解釋:
- 遺:丟失的東西。東西掉在路上沒有人撿走;據為己有。形容社會風氣很好。也作“路不拾遺”。
- 成語出處:
-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子產退而為政,五年,國無盜賊,道不拾遺。”
-
31
刀頭舔蜜
- 成語拼音:
- dāo tóu tiǎn mì
- 成語解釋:
- 舔:用舌頭接觸東西或取東西。比喻利少害多。也指貪財好色,不顧性命。
- 成語出處:
- 《佛說四十二章經》:“佛言財色之于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
32
分甘絕少
- 成語拼音:
- fēn gān jué shǎo
- 成語解釋:
- 絕:拒絕,引伸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東西讓給人家,不多的東西與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優厚。
- 成語出處: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愚以為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孝經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央濕,絕少分甘。”
-
33
絕少分甘
- 成語拼音:
- jué shǎo fēn gān
- 成語解釋:
- 好吃的東西讓給人家,不多的東西與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優厚。
- 成語出處:
- 《孝經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央濕,絕少分甘。”
-
34
曠若發蒙
- 成語拼音:
- kuàng ruò fā méng
- 成語解釋:
- 曠:空曠;開闊。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開闊明朗,好像雙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見了東西。亦比喻使人頭腦忽然開竅,明達起來。
- 成語出處:
- 三國 魏 應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閑者此游,喜歡無量,登芒濟河,曠若發蒙。”
-
35
琳瑯滿目
- 成語拼音:
- lín láng mǎn mù
- 成語解釋:
- 琳瑯:美玉。滿眼都是美好而珍貴的東西。比喻精美、珍貴的物品很多。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今日之行,觸目見琳瑯珠玉。”
-
36
明珠夜投
- 成語拼音:
- míng zhū yè tóu
- 成語解釋:
- 投:拋擲,丟棄。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和賞識,或好人誤入歧途。也比喻珍貴的東西落入不識貨人的手里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譯印政治小說序》:“《六經》雖美,不通其義,不識其字,則如明珠夜投,按劍而怒也。”
-
37
食指大動
- 成語拼音:
- shí zhǐ dà dòng
- 成語解釋:
-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左傳·宣公四年》:“楚人獻黿于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
-
38
投桃報李
- 成語拼音:
- tóu táo bào lǐ
- 成語解釋:
- 意思是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 成語出處:
- 《詩經 大雅 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
39
味如雞肋
- 成語拼音:
- wèi rú jī lèi
- 成語解釋:
- 雞肋:雞的肋骨,沒有肉,比喻無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棄的東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來沒有多大好處。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
40
惘然若失
- 成語拼音:
- wǎng rán ruò shī
- 成語解釋:
- 心里總不大自在;好像失掉什么東西似的。惘然:失意的樣子;若:好像。
- 成語出處:
- 宋 洪邁《夷堅志》:“次日,彷徨于案間,惘然如失。”
* 關于好東西的成語 形容好東西的成語 描述好東西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