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名的成語 (9個)
-
1
鼎鼎大名
- 成語拼音:
- dǐng dǐng dà míng
- 成語解釋:
- 鼎鼎:名聲盛大的樣子。很大的名氣。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八:“為我們講經學的一位鼎鼎大名的成都名士,只拿著一本《左傳事緯》照本宣科。”
-
2
大名難居
- 成語拼音:
- dà míng nán jū
- 成語解釋:
-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句踐以霸,而范蠡稱上將軍。還反國,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后稱盛名之下不易自處為“大名難居”。
- 成語出處:
-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句踐以霸,而范蠡稱上將軍。還反國,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
-
3
大名鼎鼎
- 成語拼音:
- dà míng dǐng dǐng
- 成語解釋:
- 鼎鼎:聲威盛大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4回:“你一到京打聽人家,像他這樣大名鼎鼎,還怕有不曉得的。”
-
4
高姓大名
- 成語拼音:
- gāo xìng dà míng
- 成語解釋:
- 詢問人家姓名時的客氣用語。同“高名大姓”。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五回:“宋江、花榮慌忙下馬,扶起那兩位壯士道:‘且請問二位壯士高姓大名?’”
-
5
久聞大名
- 成語拼音:
- jiǔ wén dà míng
- 成語解釋:
- 聞:聽到。早就聽到對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見面時的客套話。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1回:“朱仝道:‘久聞大名。’連忙下拜。”
-
6
尊姓大名
- 成語拼音:
- zūn xìng dà míng
- 成語解釋:
- “姓名”的尊稱。
- 成語出處:
-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二回:“但不知令舅尊姓大名,目今為梁朝什么官職?”
-
7
不見經傳
- 成語拼音:
- bù jiàn jīng zhuàn
- 成語解釋:
- 經傳:指經典的著作。經傳里沒有記載;也指人或事物沒多大名氣;又指說話或行文沒有書本根據。
- 成語出處: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六卷:“俗語云:‘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指心而言也。三字雖不見于經傳,卻亦甚雅。”
-
8
頭面人物
- 成語拼音:
- tóu miàn rén wù
- 成語解釋:
- 指在社會上有較大名聲或勢力的人(多含貶義)。
- 成語出處:
-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發室也反映著人世的滄桑,何況到這里來整容的頗多頭面人物。”
-
9
平地一聲雷
- 成語拼音:
- píng dì yī shēng léi
- 成語解釋:
- 比喻突然發生的重大變動。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
- 成語出處:
- 五代 前蜀 韋莊《喜遷鶯》詞:“鳳銜金榜出云來,平地一聲雷。”
* 關于大名的成語 形容大名的成語 描述大名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