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壞人的成語 (213個)
-
161
放虎自衛
- 成語拼音:
- fàng hǔ zì wèi
- 成語解釋:
- 放出老虎來保衛自己。比喻利用壞人而自招災禍。
- 成語出處:
- 晉 常璩《華陽國志 公孫述劉二牧志》:“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
-
162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 成語拼音:
- gǒu kǒu lǐ shēng bù chū xiàng yá
- 成語解釋:
- 比喻壞人說不出好話。同“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成語出處:
-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續稿》第十五章:“還有些話,牽涉到老弟,咳,反正狗口不出象牙,不說也罷。”
-
163
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成語拼音:
- gǒu kǒu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
- 成語解釋:
- 比喻壞人說不出好話。
- 成語出處:
- 《元曲選 遇上皇》第一折:“父親和這等東西,有什么好話,講出什么公理來,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164
攻守同盟
- 成語拼音:
- gōng shǒu tóng méng
- 成語解釋:
- 原指國與國之間訂立盟約,戰時彼此聯合進攻或防衛。現多指壞人互相訂約,為掩蓋罪惡而一致行動。
- 成語出處:
- 清 梁啟超《中國外交方針私議》:“日本既與英結英日同盟,及日俄戰役方酣,又與韓結日韓攻守同盟。”
-
165
狗咬狗
- 成語拼音:
- gǒu yǎo gǒu
- 成語解釋:
- 比喻壞人之間互相攻擊
- 成語出處:
- 曹禺《自己費力找到真理》:“至于潘經理與李石清的狗咬狗,應該是比較好處理的戲,只要注意讓他們‘咬’得很真實就行。”
-
166
國賊祿鬼
- 成語拼音:
- guó zéi lù guǐ
- 成語解釋:
- 國賊:危害國家的壞人;祿:官吏的俸給。指危害國家的壞人及貪圖祿位的鬼魅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6回:“好好的一個清凈潔白的女子,也學的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
-
167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 成語拼音:
- gǒu zuǐ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
- 成語解釋:
- 比喻壞人嘴里說不出好話來。
- 成語出處:
-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和這等東西,有什么好話,講出什么公理來,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168
旱魃拜夜叉
- 成語拼音:
- hàn bá bài yè chā
- 成語解釋:
- 旱魃:傳說中引起旱災的怪物;夜叉:能啖鬼或捷疾鬼。指壞人相互勾結狼狽為奸
- 成語出處:
-
169
狐唱梟和
- 成語拼音:
- hú chàng xiāo hé
- 成語解釋:
- 喻壞人互相呼應。
- 成語出處:
- 宋·王禹偁《杜伏威傳贊序》:“由是世充、建德、黑闥、武周之輩,狐唱梟和,蝟芒而來。”
-
170
呼朋引類
- 成語拼音:
- hū péng yǐn lèi
- 成語解釋:
- 朋:朋友;引:帶領;呼:呼喚;類:同類。指叫喚;招引同類的人。多形容壞人互相勾結。
- 成語出處:
- 宋 歐陽修《憎蒼蠅賦》:“奈何同類呼朋,搖頭鼓翼。”
-
171
好色之徒
- 成語拼音:
- hào sè zhī tú
- 成語解釋:
- 好:喜歡;色:情欲;徒:人(多指壞人)。貪愛女色;玩弄女性的人。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
172
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 成語拼音:
- hèn xiǎo fēi jūn zǐ,wú dú bù zhàng fū
- 成語解釋:
- 君子:有才德的人;丈夫: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對仇敵要痛恨,打擊要堅決徹底。指壞人心狠手辣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叵奈楊景無禮。”
-
173
積訛成蠹
- 成語拼音:
- jī é chéng dù
- 成語解釋:
- 指謬誤積久,敗壞人心。
- 成語出處:
- 唐 沈亞之《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策》:“京師,諸夏之本也,將以觀理,而豪猾時逾檢;太學,明教之源也,期于變風,而生徒多墮業;列郡在乎頒條,而干禁或未絕;又在乎按度,而淫巧或未格。俗恬風靡,積訛成蠹。”
-
174
開門揖盜
- 成語拼音:
- kāi mén yī dào
- 成語解釋:
- 揖:打拱;表示歡迎。開門請強盜進來。比喻引進壞人;招來禍患。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孫權傳》:“況今奸宄競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以為仁也。”
-
175
開門延盜
- 成語拼音:
- kāi mén yán dào
- 成語解釋:
- 開門請強盜進來。比喻引進壞人,招來禍患。同“開門揖盜”。
- 成語出處:
- 清·魏源《籌海篇·議守上》:“所謂誘賊入內河者,謂兵炮地雷,水陸埋伏,如設阱以待虎,設罾以待魚,必能制其死命,而后縱其入險,非開門延盜之謂也。”
-
176
開柙出虎
- 成語拼音:
- kāi xiá chū hǔ
- 成語解釋:
- 柙:關猛獸的木籠。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后多比喻放縱壞人。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
177
狼奔鼠偷
- 成語拼音:
- láng bēn shǔ tōu
- 成語解釋:
- 形容壞人到處擾亂。
- 成語出處:
- 清·梅曾亮《朝議大夫臺灣府蓋君墓志銘》:“公在商州六年,賊出入陜西久,無所掠利,銳欲窺河南甚,狼奔鼠偷,情狀捷出。”
-
178
狼前虎后
- 成語拼音:
- láng qián hǔ hòu
- 成語解釋:
- 前門趕走狼,后門來了虎。比喻壞人接踵而來。
- 成語出處:
- 清·感惺《斷頭臺·黨爭》:“早知道狼前虎后,一樣憤難消。”
-
179
落水狗
- 成語拼音:
- luò shuǐ gǒu
- 成語解釋:
- 掉在水里的狗,比喻失勢的壞人
- 成語出處:
- 魯迅《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中國最多的卻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
-
180
狼突鴟張
- 成語拼音:
- láng tū chī zhāng
- 成語解釋:
- 像狼一樣奔突,像鷂鷹一樣張開翅膀。形容壞人猖狂囂張到了極點。
- 成語出處:
- 清·林則徐《會諭澳同知再行諭餉義律繳土兇稿》:“如此狼突鴟張,豈能將就姑容,致貽民害。”
* 關于壞人的成語 形容壞人的成語 描述壞人的成語。